学校:重压之下求“精讲”

3月19日早上,记者再次走访几所中小学,发现仍有不少家长提前将孩子送到了学校门口。重庆南桐矿业公司子弟校的门卫说,学校规定8点半才开始上课,但有些家长怕孩子上学迟到,7点刚过就送来了。

重庆万盛田家炳中学(原重庆四十九中学)的邱校长告诉记者,“减负令”出台后,他们立即对课时安排作了适当调整,并对英语等课试行“长短课”, 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和素质教育。邱校长认为,“减负令”对高中生的影响最大。近年来,万盛区初、高中优秀生源外流现象较为严重,留下的更多是原来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过去学校采取的补救措施是“时间加汗水”,现在学校在严格执行“减负令”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教案的检查力度。“这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奉节县龙泉中学的文老师说,“减负后应该重在提高教师水平,应该充分提高效率,抓好质量,把握好课堂45分钟,做到‘精讲’!”

不过学校和教师仍然觉得压力巨大。重庆丛林中学教导处赵主任说,学校和教师最希望“减负”,但真的有了“减负令”,又觉得面临着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双重压力。根源在于高考仍然是人才选拔的主要手段,考试是人才选择的主要措施。家长看重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和是否考上重点校,学校看重的是分数和成绩。“现在减负,喊的是‘过程减负’,为什么高考不减呢?在高考指挥棒的‘终极指引’下,学校看学校,娃娃比娃娃,大家都在‘时间加汗水’。”一位中学教师说,现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可以不考试,但学生最后还是得通过高考这一“瓶颈”。而高考是全国统一的,并不由重庆市左右。重庆出台的“减负令”,在全国高考的“大背景”下,难免面临尴尬。

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在重庆自主组织高考命题的前提下,“高考指挥棒”的疑虑有些过虑。“家长们‘增负’的行为,正是哲学上所谓的‘理性的非理性’: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这样做才不会吃亏。当一个人或少数这样做时,他们会获益,但大家都这样做时,大家就全错了。”

孩子作业多了,家长喊心疼;孩子作业少了,家长又说担心。重庆市中小学生“减负令”出台后的境遇,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破解的难题,也是现在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家长的一道考题。

学校的课程表变了 家长课程表也变了

本学期开学前,重庆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规定小学生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半,中学不早于8时;小学一、二年级不许留书面的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中学控制在1.5小时之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