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在街头、角落里,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语和场景:父母正对着自己的孩子大声呵斥,毫不留情:“你看你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谁,他跟你一般大,可人家又听话,又聪明,你什么时候能像人家一样?你怎么就如此不争气呢。”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随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认识自己,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为“镜”的。二是确立目标,人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但对孩子来说,比较得不好或不合理,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洋洋和淼淼是楼上楼下住着的两个孩子,又是同班同学。淼淼天资聪颖,又肯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洋洋天资稍差,虽然也肯努力,可是成绩怎么也赶不上淼淼。洋洋的母亲便拿洋洋与淼淼攀比说:“咱家什么都不比淼淼家里差,就是你比淼淼差。”于是,洋洋便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孩子,学习越来越差。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马龙是一名初二学生,在班级学习属上游,他平日学习很努力,其他方面表现也不错,本次期中考试有五门是A等,两门是B等,比上次是有明显进步了。可当他高兴地向父母报告成绩时,本想能得到父母的表扬,结果被爸爸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你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辛辛苦苦拼命工作,省吃俭用,都是为了谁?还不是指望你学习好,将来有个出息。你看看人家邻居王强,比你还小一岁,门门拿A,你怎么就不像他学习学习争口气?你真让我们失望!”这下惹怒了马龙:“又来了!我就没有让你们满意的时候。你们啥时候说过我好?反倒经常把王强挂在嘴边!他好你们认他为儿子好了。”

孩子的话可能伤害了父母的心,但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人生在世,没有哪两个人是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赋,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父母只和高的攀比,只看到孩子的短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便容易使自己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该这样做:

1.教孩子学会反问自己

“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是否要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2.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让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专家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承认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