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是个聪明、讨人喜欢的小男孩。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他很快被幼儿园的新环境所吸引,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抱娃娃、一会儿看图书,在听故事时还能主动提问,看起来玩的十分愉快,我很喜欢这样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开学的第一天,健健入园能与老师问好,主动与妈妈说:“再见”。由于哭闹的孩子较多,我便让健健自己选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午吃饭时,我正忙着喂几个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抬头一看,发现健健的饭菜一口未动,我忙鼓励他:“健健最能干了,会自己吃饭”。一会儿只见健健眼里满含了泪水,一声不吭地走到我身边,轻轻的拉着我走到他的座位。我蹲在他身边问:“健健,怎么了,刚才不是玩的很开心吗?”只见健健的眼泪刷的流下来。我一下明白了,像健健这样的孩子对亲人同样依恋,对陌生环境同样不安,只是表现的不像哭闹的孩子那样强烈。于是,我给健健喂了几口饭菜。健健渐渐平静下来,并要自己吃饭。在接下来的午睡、下午活动中,我总是见缝插针的关注健健,或是温柔的抚摩、轻拍,或是在他身边说句悄悄话,或是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健健感受到了我亲切、友善的关注,在新的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健健的事提醒我,每个新入园孩子的不适应各不相同,老师要善于因人而异地及时给予排解和疏导,尤其是别忽视那些入园表现好、适应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