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知道,“社”是指过去的土地神庙。古时候农民会在土地庙周围栽上许多树,“林”说明树木茂盛,所以称“社林”。

师:看来你预习很充分。还读懂了什么?

生:“溪桥”就是溪上的小桥。

生: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在土地庙的树林旁,拐了个弯儿,溪上的小桥一过,看到了熟悉的旅店。

师:多么有趣的农村生活啊!不过,把“旅店”说成茅草屋更恰当。同学们,读到“忽见”,有什么感受?

生:“路转”说明道路非常的弯曲。因为树木茂盛,道路弯曲,辛弃疾当然找不着旧时的茅店,所以在十分着急中“忽见”。

师:噢,树木茂盛,道路弯曲,旧时茅店不易寻,辛弃疾一时着急,可忽然找到了!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虽说辛弃疾刚出来时是明月当空,可下雨前,乌云密布,天一定很黑,辛弃疾看不见,所以找不着。

师:能联系实际,合理想象,真棒!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旧时茅店很难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可忽然看到了!

生:老师,我认为,夏天的雨来得很突然,可能辛弃疾还完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一时没有准备,正在着急的时候茅店出现了,所以“忽见”。

师:好样的!能设身处地的想象!辛弃疾欣赏月夜,呼吸稻香,一路陶醉,可意外的雷阵雨使辛弃疾十分焦急,忽然,旧时茅店意外地出现了。齐读!

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这一阵子词人是什么心情?

生:由焦急变为惊喜,因为在雷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茅草店。

师:读出你的惊喜!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生:放松。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草店,心情放松了。

师:读出你的轻松!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生:兴奋。进了茅草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

师:你真会想象,读出你的兴奋!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这里的“忽见”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传神,齐读!

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太好了!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下阕吗?

(生读下阕)

师:我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忧后喜的心情,谁再来体会一下?

(生读下阕)

师: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紧张后放松的心理,咱们齐读。

(生齐读下阕)

[点评:教者注意激发和尊重个性化阅读,坚持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对下阕的品味,主要采取“自由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所思所想。“情”要靠 “象”去显,教者紧扣“忽见”,让平面的词句通过学生的想象体悟,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把学生引入了词的意境,想词人所想,感词人所感,急词人所急,学生的感悟与朗读实现了无缝焊接,词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