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酉”字旁,会正确描写5个汉字,积累7个词语。

方法与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三、内容分析:

《做人的故事》由两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孩子们写的,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做人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讲礼貌、讲卫生、讲文明。第一个故事《为什么要说“谢谢”》通过祖孙俩喝了小河里的水之后的对话,说明人应该讲礼貌的道理。第二个故事《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写两个小女孩在树林里吃完野餐之后,对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说明人应该讲卫生的道理。这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读课文,理解词句”。而课后练习“读”的第2题中的两句句子,是本课最关键、最难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两句句子,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生实际:

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在“整体感知”、“小组学习”、“理解词句”等教学环节中,处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借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读读句子提提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进而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在课中,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五、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小朋友特别讨人喜爱,大家都夸他(她)是个好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是呀,那是因为这些小朋友知道怎样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出示课题

那么,文中讲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1、学生交流

2、齐读课题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会生字;读通课文,说说故事。

2、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3、想想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媒体出示:

故事一:

爷爷和小男孩喝了 水后,爷爷对小河说 ,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 是需要说谢谢的。

故事二:

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 ,而莉达把吃剩的东西

,因为她觉得 。

1、学生按要求轻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

2、学生交流学习生字

3、完成填空

二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检查反馈时要抓住重点,提升学习的效率。

通读全文,在完成填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大意。

感情朗读,体会道理

学习第一则故事

1、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

2、出示句式:

因为 ,所以爷爷要对小河说“谢谢”。

3、划出描写小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的潺潺声。

4、朗读指导,读出衷心感谢的语气

5、听了爷爷的话,小男孩却笑了,为什么呢?

出示:因为小男孩觉得 ,所以他认为 。

6、出示第五节,理解爷爷的话。

思考:人和狼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狼不会说谢谢,而人就要说谢谢呢?

听了爷爷的话,小男孩沉思起来,沉思是什么意思?他会沉思些什么?

7、师:是呀,小男孩的路还很长很长,需要说数不完的“谢谢”。

8、师生合作读对话,你还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学习第二则故事

1、出示故事题目,理解“羞愧”的意思。

2、师:两位姑娘在吃完东西后分别怎么做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3、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从她们的话中可以找到原因。

4、讨论:你认为谁对谁错?为什么?

1、学生质疑

如:谁对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情后要说谢谢?……

2、自由朗读1、2小节学生交流

3、交流,朗读,积累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爷爷的话

5、交流,指导读出小孩疑惑的语气

6、指名读第5节

7、学生思考并交流

8、学生自由发言

9、指读题目,理解词义

10、学生边读边划句子

11、学生交流

12、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并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找到相关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解文本中深刻含义下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一定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5、出示句子: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莉达轻轻地说。

6、如果你是莉达,你会怎么说?

说话练习:

我轻轻地对奥利亚说:“ ”

7、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会怎么样?

13、学生自由朗读

14、学生想象并交流

巩固拓展

1、师小结:这两个小故事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我们孩子写的。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礼貌、文明。

2、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选择一个礼貌用语说一句话。

1、学生小组合作说话,派代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