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中问与答的艺术和礼仪(下)  

二、提问要有艺术,要注意礼仪,答问同样如此。答问也是有学问的,它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涵养、风度、才智。怎样答才不失礼呢?

 1.对于并无恶意的提问,可直言回答。
 一般来说,面对记者和主持人并无恶意的提问,可直接回答。例如:昆明“春城小姐”季军,云南大学经济系学生杨铃铃与主持人的一段对话。
 问:你最讨厌什么样的男子?
 答:“胆小的”。
 问:为什么?
 答:因为一个称得上男子汉的人,应该是自信的勇敢的,
 同时也应该是有闯劲的。
 问: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在我平凡的18年的生命中,我认为今晚来参加选美
 赛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问:为什么?
 答:因为此刻当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时,我认为自己是勇
 敢的、自信的,而且观众的掌声也证明我是美丽的!
 问:作为一个大学生,你为什么要来参加选美?
 答:因为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的人才,还应该是美的象征!
 面对主持一连串的“为什么”,杨小姐以从容礼貌的态度对答如流,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智慧、自信和风度。对于无恶意的提问,你应像杨小姐那样直接回答。如果忸忸怩怩或避而不答,反而会给人不大方不礼貌的感觉。

 2.对于涉及机密、隐私,或有意刁难不怀好意的提问,可采用“答非所问”、“无效回答”或“诙谐作答”等等。
 “答非所问”。有的提问是想使你处于一种被动境地,如直接回答,就会中圈套,于是采用巧妙的回避法,绕开对方话题,用一个相近的问题去回答:例如,西方记者有次问周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问话,实质是讥笑中国贫穷。总理回答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全体记者为之愕然,总理接着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主辅币人民币,合计十八元八角八分……”总理采用有意一转,不回答对方所指的“资金”,而是人民币的面额,这既保守了国家机密,又解答了问题。
 “无效回答”。即不把实质性的答案说出来,而用委婉的方式表示,让对方去领悟。它可分为有效性、无效性和纯无效性。这里讲讲“纯无效回答”。即答话中找不到答案。答案只有到别处去寻觅。方法有两种:
 一是回以自解,不授人以柄。例如,陈毅副总理回答日本记者的提问时说的:“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陈毅很干脆地把寻找答案的使命还给那位记者了。
 二是诱导别人自我否定。例如:罗斯福在任美国总统前在海军供职。一次,他的朋友问他关于在某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在回答前小声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朋友脱口而出:“能。”罗斯福接过来答道:“你能保密,我也能。”显然,他利用提问者的特定心理巧妙地诱导对方表态,这样顺理成章就不需要自己再回答此问题了。
 至于“诙谐作答”、还有故意“装聋作哑”等等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回答,既不使对方难堪,又不失礼仪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