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了《赶花》一课,对文中的一句话的理解上谈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这看似矛盾的一句话,恰恰体现了养蜂人的四海为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和夏天冒酷暑,冬天顶严寒赶花的艰辛,以及养蜂人那种以苦为乐,不畏辛苦的乐观主义精神,把沿途看到的美景作为一种享受,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前面的“艰辛”能通过读自己体会到,而面对“诗情画意”却没有更深的体会,这成了大家探讨的话题。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在领略养蜂人艰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文本中所提到的美丽景色,如:“这里长满了高大粗壮的洋槐树,远远看去,整个林子的树冠上仿佛堆了一层厚厚白雪。”“那里的荆条花开得金光灿灿,采来的蜜也和金子一般。”“陕北的麦苗还压在冰雪底下,四川盆地的油菜花开了。等那里的油菜花开过,八百里秦川的油菜花又黄了。”让学生去感受养蜂人在赶花途中的日子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为养蜂人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怎么样来实施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内容的教学呢?谈一下个人不成熟的想法:

一、在课之初就向学生渲染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初步感受诗情画意。

在初读课文时就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边读边思考,文中的景色美吗?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向我们描述的美景,让学生产生也做一个养蜂人的愿望,有了这一动机的学生,就能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才是诗情画意了。在初读课文之初就把后面的潜在内容给予点拨,便于学生理解。

二、在详细研读之中,让学生自己挖掘养蜂人劳动的“艰辛”。

在研读课文时,我同样抓住文中体现养蜂人不辞辛苦来回奔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去悟出点什么?学生在经过反复地读之后,能说出句子中所蕴含着的意思,随着对句子理解的深入,学生读的感情也会随之加深,越读越有味道。

三、落实理解既“艰辛”而又“诗情画意”。

在学生自主理解了“艰辛”的时候,问学生:“你认为这里既艰辛而又诗情画意”是什么意思?此时学生部分人双眉紧锁,确实一下子想不通,可是有的学生还是想到了,他说:“养蜂人的劳动是艰辛的,而他来回途中所观赏到的美丽景色是诗情画意的。”有的学生说:“这样边赶花,边欣赏美景,既艰辛而又诗情画意。”更有学生说:“在美丽的景色劳动,这是一种享受,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对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在这影响之下,其他的同学也领悟到了 “艰辛”与“诗情画意”之中的关系,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

是啊!我们需要学生对文本做深入的理解,但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好预设,不能漫无目的的突然的让学生去理解一个内容,不能光抓住一两句话来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