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编辑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浅探”,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一、从“要你读”变“我要读”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因为中说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我用这种方法教学了两年,感觉效果不错,现在我班的学生在古诗诵读方面兴趣很浓,并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二、体会意境,以诗传情 古诗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 例如,我在教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 1、反复品读这句诗。 2、看图观察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 3、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想想有什么感觉。 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辛弃疾这首田园诗词的另类风格、另类情感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例如,李白的。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说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点时间。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孤帆一叶,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另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景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