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侄儿、穿梭、一声不倒一声、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谈话导入,交流《儒林外史》。

1.师:今天咱们学习的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看课件,得到什么信息?

2.示题,读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读准“监”的读音。严监生原名严致和,你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吗?从什么地方知道这一点的?

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最好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读书效果。出示词语:、侄子、哥子、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挑掉。有不理解的吗?

3.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要求学生把话说简洁)

三、 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特点。

1.从哪些描述中看出严监生将要死了?引导学生画找句子。并将句子分组。

2.揭示正面与侧面描写

3.朗读训练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4.私自短语的积累: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一下严监生病重。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并挑选积累

(二)巧设悬念,抓住读者

【PPT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伸出两个指头。】

a.读到这里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两根指头到底指什么?)

b.对啊,两根指头到底指什么呢?是什么东西如此重要,竟让临死前的严监生这般牵挂呢?你想知道答案吗?那该怎么办?

——(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那你就中了作者的“圈套”了,作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有了悬念,故事就好看。你能举个例子吗?

c.教师小结:有了悬念的文学作品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这种写作技巧叫:巧设悬念,抓住读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