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莉斯博士提出,用以矫治儿童的学习障碍行为。

近几年,我国一些临床心理医生由调查数据推断:城市儿童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于是“感觉统合失调”一词被提了出来,并由此陆续开发了一批矫治和训练的器材。但是,围绕儿童感觉统合是否失调、幼儿园有没有必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问题,议论甚多。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往往存在着性格上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写字的手势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线出格、阅读困难(常常漏字窜行)、计算粗心;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等等。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为此,感觉统合应当从幼儿抓起。与此相反,有些学者则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大脑的前庭系统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儿童中的发生率不会超过1%, 不必为全体幼儿担忧。有些幼教专家也认为,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呈自然发展趋势,会随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的不断丰富而逐步完善,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失调”儿童提出的,在幼儿园专门配备场地和器材加以训练,没有必要。尽管众说纷纭,但有关感觉统合的训练仍在许多幼儿园悄然兴起。

任何事物的萌生和发展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目前幼儿园悄然兴起的感觉统合训练,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里呢?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感觉运动是幼儿教育最基础的概念。皮亚杰在早年的研究中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进行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方面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可以认为,在6岁以前,孩子一般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与学习, 必须凭借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幼儿认知与学习的基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