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Scope课程的开发始于1962年。最初,High/Scope课程是与拉瓦特里的EEC课程、德弗里斯——凯米的EEP课程齐名的认知中心课程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High/Scope课程在与其它两种认知课程模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在美国学前教育中被广泛应用。

1971年出版的建立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的《认知中心课程》是第一本介绍High/Scope课程的书。此时,High/Scope课程的重点是在阐述如何发展幼儿的认知和智力上。1975年出版的《活动中的幼儿》是对《认知中心课程》的发展,其突出的特点是,把主动学习和知识的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使课程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同时还重视了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由此,High/Scope课程从认知中心课程变成了认知发展课程。目前的High/Scope课程致力于“在幼儿身上发展广泛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以及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实现成功生活所必须的交流技能。”目的是“促进学习的自发发生于认知结构的发展,并且拓展幼儿不断出现的智力与社会技能”。

一、High/Scope课程的内容架构

High/Scope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内容架构目前由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1.主动学习:在《活动中的幼儿》一书中,High/Scope课程首次提出了“主动学习”这一概念.并将其列为幼儿认知发展的八大关键经验(其它为语言、经验和表征、分类、排序、数概念、空间关系、时间关系)之一。按照High/Scope课程的观点,“主动学习”是指“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也指“学习者创造性地学习,即能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的知识”,并强调主动学习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学习方式。

High/Scope课程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主动学习的地位更加突显,它从关键经验中剥离出来,成为High/Scope课程的核心指导思想;课程的一切都围绕主动学习这一指导思想进行,其最终的目标便是使幼儿成为一个能够主动学习的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以High/Scope课程的关键经验为基础,为幼儿设立适应身心发展的系列目标与学习材料,并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制定计划、与幼儿一起对活动进行回顾、与每个幼儿进行交流并且认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幼儿,以及引导小组与集体开展积极的学习活动,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2.教室的布置:High/Scope课程主要是通过为幼儿提供能够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的。而这个环境主要就是对教室的布置。教室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是:能够鼓励幼儿参与并且获得个人的、有意义的与教育性的经验;教室中划分学习中心区域与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积极参与排列顺序、数字、时间关系、分类、空间关系与语言发展的机会;加强对必要的技能与概念的学习,以及对这些技能与概念进行使用的机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