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在我国,汉语是人们学习生涯中必须使用的语言,是幼儿进入学校学习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在藏族地区,藏族幼儿大多从小学习、使用母语(藏语),刚入园时几乎无法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极大的制约了他们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开展了关于提高藏族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提高藏族幼儿汉语言表达能力,一是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幼儿尽快完成从母语到普通话的过渡;二是营造多元化语言学习氛围,积极创设各种良好语言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学习;三是注重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四是遵循学科教育规律,多种领域拓展幼儿语言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幼儿观察、想像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促使幼儿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快速提高。

一、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幼儿尽快完成从母语到普通话的过渡

刚入园的一部分幼儿从小在牧区生活,使用的是藏语。一进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用普通话交流,他们一句也听不懂,整天哭闹,不愿上幼儿园,还有个别幼儿整天不言不语,像个“小哑巴”。为了让幼儿尽快完成从母语到普通话的过渡,首先要合理配备教师,即一个班的两位带班教师中,一位教师精通藏语,先用母语与之交流,接着,耐心地用藏语单词夹着普通话交流,在带班期间无论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还是组织正式的活动,藏、汉双语交替使用;而另一位教师则在带班期间始终使用普通话,这样,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始终处于两种语言的环境中,结合语言具有习得性的特点,加强与幼儿的谈话,内容选择幼儿身边随时发生的事,让他们在情景中自然而然的说,渐渐的,他们就会说普通话了,而且发音准确,脸上有了笑容。

二、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差异性。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因此,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师和家长可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在幼儿周围的事物上贴上文字标签或符号、图片,如在门窗上贴上“门”“窗”,在“火”字下画上火苗等,让幼儿感受到文字的无处不在;在日常交流时鼓励孩子习惯使用普通话,交流时能使用较规范的语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图片、文字符号,了解了图片及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并萌发自己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愿望。教师要重视幼儿口语发音的矫正工作,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做到发音正确、说话完整、清晰,语速要慢,以便幼儿模仿。积极为幼儿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并对个别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对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在家与孩子交流时反复用藏、汉双语转换,让幼儿逐步理解每个词语分别用藏、汉语该怎么讲,使在园内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