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昱子 本文由|二孩妈妈进化论 今天有位妈妈找我吐槽,说自己带孩子的方式,被楼下大妈给嫌弃了。 原来,她陪孩子在楼下玩耍的时候,一岁多的要抱抱,妈妈觉得孩子平时有些娇气,就没同意,没想到孩子都哭了。妈妈正在头大呢,旁边几位散步的大妈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教训她,”怎么对孩子这样呢““怎么当呢“… 接着,又对孩子评价起来:“一岁多了怎么还要抱?”“抱多了就不走了!” 妈妈很生气,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呗,关别人什么事儿啊,七嘴八舌的。 听完她的故事,我会心一笑。 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的“热心人”之一,可自从有了两个孩子,我再也不那么热心了,为什么呢? 请让我,说给您听。 我曾经是个呱噪的妈 自从有了孩子,我变成了一个育儿狂人。 我能熟练地背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怎样的发展里程碑,也能头头是道地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和朋友们在一起,我经常观察别人的孩子,扮演那个诚实的“好心人”不惜得罪朋友也要告诉她,这孩子好像哪里发育有点滞后、或者哪种能力需要提高。 但是,自从有了两个娃… 我闭嘴了。 闭嘴吧您呢 我发现,随着的到来,我越发变得一无所知。 所谓的“育儿达人”不过是在自我标榜,我以为了解很多,实际上我知道个... 屁。 我家老大在早期,是个典型的教科书宝宝,每一步的成长发育几乎都是按照书上陈述的那样来。 比如,书上写着,两个月后,孩子肠胃发育成熟了一些,有了储存食物过夜的能力,就可以逐渐睡整觉了… 我家老大正是如此。 相对身边都睡不了整觉的同龄孩子,我一直以“老师”的姿态告诉别人: “相信科学,相信你的孩子,他早就可以睡整觉了!” 可是,当到来之后,我却被浇了一头冷水! 和老大的天性禀赋大相径庭。 在老大早就开始睡整觉的时候,一晚上还可以醒来三五次。 同样是母乳喂养,老大直到半岁都保持着一天多次的大便习惯,但从三个月开始就一天只便一次。 老大打预防针,到两岁才哭了第一次;从半岁开始看见针头,就哭着往后躲… 放在从前,如果不是我的孩子,我会以之前学习到的标准去判断她: 比如,三个月还不能睡整觉,是家长太宠,孩子被惯坏了? 比如,一天就大便一次,是不是肠胃不正常? 比如,爱哭爱闹,是安全感发展不够? 但在我抚育了两个孩子、观看了两个孩子的成长之后,我清楚地知道: 这些都不是问题,这只不过是他们各自的特点罢了! 老大内敛,外向。 老大朴素,激情。 翻身、爬行、走路、说话、交流,这些成长的里程碑,两个孩子几乎都不一致,有的符合“标准”有的不符“标准” 但我内心没有不安。 看到他们成长得健康快乐,我恍然大悟: 育儿这事儿,哪有什么标准可言呢? 因为,个体,就是不同啊! 孩子,本就不同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哪怕是一母同胞呢! 我遇到过一对父母,他们生育了一对同卵双胞胎。 两个孩子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格也相去甚远! 外向霸道,弟弟内向敏感。 挑吃挑喝,弟弟却能吃能喝。 个头稍小,是个“狡猾的小霸王” 而弟弟却长得结结实实,成了个“好脾气的大老粗” 说起这些,父母哭笑不得: “没想到双胞胎都这么不同!” 双胞胎的性格和成长尚且如此不同,其他孩子,又怎能用同一把尺码去丈量呢? 娃,有什么好 常常地,我遇见焦虑的妈妈们在求助: 孩子一个半月才开始抬头,是不是有问题? 七个月还没爬,是不是有问题? 一岁了还没讲话,隔壁孩子都能唱歌了,我家是不是语言滞后… 如果换在从前,我会热心地加以分析。 但现在,我会说: 等等,再看看,也许这就是他的节奏呢。 或者说: 如果你真的感到担心,可以找医生去看看,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别自己瞎猜。 也有朋友邀请我为孩子做智力,看孩子是否达标。 我婉拒了。 低于平均徒增悲伤,高于平均又能如何? 最重要的是,他是我独一无二的孩子。 不管他在标准的哪个位置,他只有一个,没有二致。 我尊重他的特点,尊重他的节奏。 孩子必然会面临竞争与比较,但至少我,可以保护他免于随意的竞争和自以为是的比较。 因为,那些所谓的“比较标准”不是万无一失的尺码,不过是一个大概率,罢了。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鸡蛋,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育儿的标准,不该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说道,不该是和隔壁老王家孩子的比较,更不该是那些道听途说的“标准”而是应当遵循一个基本的底限—尊重个体。 微微笑,不争辩 因此,当有陌生人指导你该如何带孩子、批评你带孩子的方式不正确的时候... 微微笑,放轻松。 无则加冕,有则改之。 当说教变成了排斥差异、制造不安时,我宁愿把耳朵关上。 你不必去听信每一种道听途说。 你也不必为别人的眼光、无谓的比较去活着。 坚持你认为正确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以,我也给那位烦恼的妈妈一个建议: 面对这些“好心”的批评,转身离开吧。 谁的孩子,谁知道。 谁的生活,谁负责。 相关信息 家庭教育如何走向“无暴力”化 “事实上,要实现家庭教育的无暴力化,仅依靠一条法律是不够的,所有家庭和父母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改进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文法治周末见习记者杨代媛法治周末记者孟伟1月20日, 孩子却说别让奶奶来我家,有些孩子说话令人尴尬有的孩子会很小心,孩子是童言无忌还是口无遮拦 人与人交往时要注重细节上的表现,除了有教养的举止之外,语言的影响力也很大。有时两成年人的关系往往因为一句话就破裂,可以见得好好说话有多么重要。大人对于小孩子说的话不是很在意,觉得他们年龄小不懂事,即使 李玫瑾,这些差异很明显,底子藏不住,聪明人一眼能看穿 贫富差距大,一向都是社会的现状。虽然说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已经提高了上来,但在咱们身边仍是有着贫困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灵,都有无足轻重的影响,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和一般家庭或殷实家庭的孩子都 大智第三届17UP教育节如期而至,每人每日可答题3次,一起来看一下吧 转眼间新的一年又来啦大智第三届17UP教育节如期而至!17UP!一起UP!今年的教育节与以往不同不仅有机会免费享品课程还有大智公开课年卡会员。实物大奖等周边福利赠送而且新增组队玩法可以喊的小伙伴哦~具 发你什么样的牌,对孩子的自私无情,他们就会觉得这份亲情 原生家庭的冷漠总让孩子伤痕累累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是否确定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生活远比电视剧更残酷01·24岁女孩的罹难,是否真的能唤醒那些“装睡”的家长24岁杭州女孩。因为不堪家庭的压榨和感情的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