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年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在不同年龄发生的睡眠障碍不尽相同。表现出睡眠障碍与不同年龄和发育阶段有着密切联系。

(1).在婴儿期,睡眠障碍主要是很难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表现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形成行为失眠症。可持续到幼儿期甚至儿童后期。其主要原因在于生后8-12周小儿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能建立好昼夜睡眠周期,在行为发育上没有在睡眠/觉醒周期形成“自慰”的能力。

(2).在2-3岁幼儿期多发睡眠不安,夜惊,梦呓和梦行症等。一些研究表明夜惊可能由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孩子认知发育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而梦呓和梦行症多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3).在4-9岁易发生睡眠时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其原因多与在这个年龄期间咽部淋巴组织生理性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感染;牙齿发育恒牙替代乳牙的萌动以及这个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4).而在10岁后至青春期多发睡眠不足、失眠症和发作性睡病。青春期失眠的发生率有10-20%,多由于环境的影响使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内生性节律周期紊乱造成]。睡眠障碍不仅造成身体器官组织学上的损伤,更严重的还会损伤孩子的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能力。使得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发生障碍。这些都表明睡眠障碍有明显随年龄发育的阶段性。

2.根据睡眠障碍症状表现: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多见于婴幼儿,睡眠时经常翻动、肢体跳动、反复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讲梦话等。有的不愿上床睡,要抱着走动,或是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2)夜惊: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发作时脑电图出现觉醒的a节律。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l~10分钟,发作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夜惊可自行消失一般随着年龄增长。

(3)梦行症:较为常见,往往伴有夜间遗尿。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在入睡后1/2~2小时熟睡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意识朦胧不清、东抚西摸、徘徊走路或做些游戏的动作,此时不易唤醒,大约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又可安静入睡,事后完全遗忘。

(4)磨牙症:睡眠时或清醒时儿童作典型的磨牙或紧咬牙动作,或在醒着时下意识地作这些动作,可伴有嘎嘎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