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B、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C、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所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2、STSE目标:

能举例说出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与不利之处。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4、科学知识目标

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时间:3个课时

教学重点:四个活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活动目标:

A、能对彩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B、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2、实施建议:

A、3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

B、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你见过彩虹吗?”、“彩虹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二、制造彩虹

1、活动目标:

A、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B、能想出一种制造彩虹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25分钟

B、在进行活动1时,学生已经知道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在活动2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实验时,首先应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使教室变暗,学生做实验时,教师末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用光着三棱镜,慢慢地转动三棱镜,直到在纸上出现彩虹为止。

C、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做对着阳光方向喷水雾实验时,可以出现弧形彩带,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用光盘、油滴、肥皂水做实验时,光盘上出现的色条,油膜、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但这与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D、在学生制造彩虹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彩虹能告诉我们什么?”,启发学生把彩虹与阳光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这里不用介绍折射的概念。

三、活动三: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

1、活动目标:

A、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B、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C、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结果。

2、实施建议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学生们可能很熟悉用颜料混合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教师可以从颜色混合引入,提出“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颜色?”的问题。学生的答案会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证明。

C、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预测“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颜色”,接下来,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教师在指导学生往手电筒上蒙有颜色的玻璃纸时,要强调用胶带把玻璃纸牢牢地粘在手电筒上,一定不要让任何的白光泄露出来。也可以射灯为光源,注意光照射到白色上的距离,不要太近。实验效果与彩色玻璃或玻璃片等材料有关。

D、学生实验时,教师应使室内光线暗下来。启发学生可以把这种三种不同颜色的光任意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还应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要反复多做几次。学生可能会说出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灰白色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灰白色接近于白色。教师可用七色光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趋于白色,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形成的

四、拓展性活动四:光与人灯的关系十分密切

1、活动目标:

A、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

B、能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实施建议

1、可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2、组织学生收集“光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资料或图片,召开信息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人类对光的利用。

五、拓展性活动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1、活动目标:

A、能列出强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B、能举例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避免强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实施建议:

结合学生收集的关于光利用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就“在强光下工作、学习的危害”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要注意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强光对人的危害,以便自觉调整洁自己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