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戢祖义写的《儿童歌曲为何青黄不接》一文,觉得值得商榷,因为本站(小精灵儿童网站)一直比较关注儿童歌曲,也与新儿歌之父彭野有比较深入的合作。读到这篇文章后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新儿歌,难道真没有合适儿童唱的歌曲吗?彭野先生的新儿歌个性鲜明,充分利用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并唱出了现代儿童的心声,难道这不是儿歌的一股新生力量?只是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听到新儿歌的歌曲,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的我们这些做儿童歌曲推广的媒体影响力量还不够!

在线试听新儿歌

儿童歌曲为何青黄不接(部分)

提起儿童歌曲,我们一下就会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歌声与微笑》等经典的歌曲。而如今,小学生更喜欢唱的却是《两只蝴蝶》、《老公老婆我爱你》等流行成人歌曲。笔者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材里看到,《快乐的小熊猫》、《玩具兵进行曲》等新的儿歌占据了一大半,而很多经典的老歌已难觅踪迹。但对于这些教材里的新歌,很多小学生并不喜欢。

笔者在一所小学调研时,一个孩子告诉我:“这些歌太难唱了,音乐老师要是不教的话,我肯定不学。”随后笔者又到了几所小学,学生们告诉我,他们都很不喜欢音乐课。但他们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并不是课堂上能学到那些教材上的新儿歌,而是音乐课相对轻松的氛围让他们心情愉悦。

而几位音乐老师告诉笔者,他们在音乐课里所教的儿歌,基本以教材上歌曲为准。为使学生们对新儿歌产生兴趣,很多老师通过做游戏与模仿秀等方式让学生诠释一首首歌曲。在他们看来,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他们感受和了解到音乐里的故事。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确实很高,也很配合老师教学,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新儿歌只有 “三分钟热度”,一下课,在学生的口中,《两只蝴蝶》又很快取代了《小燕子》。“也许他们真不喜欢这些新儿歌,学习新儿歌只是为了上音乐课图个高兴罢了 ”。一位老师无奈地说。

音像店里难觅儿歌

笔者在音像市场发现,一些音像店出售的儿童歌曲的音像制品少得可怜,消费者如果不用心寻找,很难发现它们的藏身之处。而像《新编儿歌大集合》、《中华儿歌》之类的CD或DVD,其所收集的歌曲普遍重复而且老的儿歌居多。

动画片、儿童电影,是我们最值得怀念的童年记忆。活灵活现的人物、变幻莫测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情节,会牢牢地抓住每个孩子的心。而一曲曲动人的主题曲通过电影插上双翅,像电影《祖国的花朵》里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鲁冰花》里的《鲁冰花》。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但那优美动听的主题曲仍然萦绕在我们的耳畔。如今,虽然反映儿童生活的电影和动画片也不少,但其主题曲不是越来越成人化,就是曲调太过复杂。现在日韩动画片的泛滥,也催生了不少儿歌,但这些无中国风格的儿歌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值得提倡。

时下成人流行歌曲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得以迅速广泛传播,而儿童歌曲本来就少,加上市场推广力度不足,也成为儿歌市场份额被流行歌曲“瓜分”的一个原因。一位家长告诉笔者,前不久,他打算给儿子买张歌碟,在一家店里精挑细选花了很长时间,才选中一张光碟,离开时还特意问老板,“真能确定这里面的歌全是儿歌吗?”等老板一脸诚恳地回答后,他才将早已付过钱的光碟带回家。哪晓得,回家一放,光碟里面不仅有“妹妹你坐船头……”还有“爱就一字,我只说一次”……

教唱儿歌贵在引导

好的儿歌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好的儿童歌曲也需要好的引导。

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的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聆听这样的歌曲,能产生一种时代的幸福感。再如《一分钱》中所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是拾金不昧的德育教材,能给孩子树立很好的行为模式。还有《娃哈哈》、《种太阳》、《歌声与微笑》这些歌曲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非常贴近生活,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既然有这么多好的儿童歌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还是无歌可唱呢?首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材里的很多儿歌和现在孩子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如冼星海的《卖报歌》,外国儿歌《剪羊毛》等,这些都是音乐史上的经典儿歌,但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现在的儿童已经很少触及,所以很难与孩子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其次,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虽然很多儿歌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内容空洞、说教过多,往往脱离现在孩子的生活,加之曲调过于复杂,孩子对其会产生一定的厌唱情绪,因此在孩子中间很难传唱。

要想让儿歌重新得到儿童的喜爱,最重要的是优化儿歌的传播途径———学校的音乐课。音乐课的种类很多,老师要学会通过分析比较,多让中小学生接触经典的、好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聆听、欣赏音乐,使他们能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学校最好多开展一些歌咏比赛,激发孩子们学儿童歌曲的兴趣。家长也要身体力行,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孩子选择歌曲,要学会亲子共唱,一起唱一些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