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市教委发出的“校校公开课 天天公开课 人人公开课”的号召,我们北山小学组织开展了“三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在该项活动中,做为一名班主任,我踊跃参加,积极筹备,拿出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我感觉到我的专业素质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我校班主任队伍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在教学中我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中的多种要素都是学生曾经体验、经历过的,学生看到此题,会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易于激起学生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

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演绎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投球比赛,同学们围成一个长方形队形,向放在长方形中心的球筐中投球,看谁投中的次数多,你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这一教学情景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准确地描述了“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设疑:为什么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这时学生经过模拟情景的操作,从“公平”出发,对“同圆半径相同”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

此外,我能够做到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所需的一些能力。在教学中能转变学生陈旧的完全接受式学习,始终提倡以教师指导与启发之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参与学习。比如: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学困生一般就困在应用题上,在解决每道应用题时,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算式,而是搞明白此题表述的是生活中的什么事,尽可能再现此题的表述过程。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接受程度有快慢之分,回答问题也有正确错误之分。赏识优秀生是一种自然心理,而赏识学困生则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智慧。对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教学中,以鼓励、引领、肯定等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人文关怀,和谐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不放松对学困生的照顾,在课堂上随时关注他们,简单问题让他们答,树立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会思考。由于特殊的对待,一节课下来,他们基本都能学会。对学优生,我鼓励他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还要再挑战一下深难知识,而且课上经常安排讨论思考题,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时间久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渐浓厚,成绩也逐步上升。

在教学语言方面,我能够做到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形象生动,而且有一定的幽默感,并且感染学生。我们都知道 “常态课”会“落入俗套”,学生每天面对“常态课”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精神涣散的状态,我经常在适当时候“浪费”一些时间,给课堂适度加点“佐料”,如开个玩笑,讲个笑话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学习的轨道上来。

在“三公开”活动中虽然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还会继续加倍努力,“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我会在教学这条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