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通俗性和实验性,为我们进行任务型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二、学生分析

本案例适合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一般在11-12岁之间,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在多媒体和实物的辅助下,学会简单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三、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有趣的磁现象》,这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是一套科学启蒙教材。抓住这一点,它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磁铁具有磁性。

2、知道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3、知道磁铁之间的原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三)情感,策略,文化目标

1、情感目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勇于进行交际实践。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交流学习,学习一些科学学习方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理解磁铁的原理,把磁铁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 . 教学媒体的选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科学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科学中所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但由于环境的局限,学生对自然的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我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遵循实用,高效的原则。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通过课件,投影仪等媒体手段,多种感官的调动,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更有兴趣,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两个物体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

揭题:有趣的磁现象

[任务说明:通过结合实验提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的距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有趣的磁现象”这个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学习“有趣的磁现象”埋下伏笔。]

(二)、引导认识磁铁

(1)小组活动1:磁铁能吸起什么?

1、出示磁铁。教学磁铁的名称:蹄形(U形)磁铁、环形(圆形)磁铁、条形磁铁

2、小组实验:拿起磁铁,看看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归类)

[任务说明: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展开竞争,尝试成功,使其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兴趣,建立信心,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3、小组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磁铁能吸起的物体有:铁钉、回形针

磁铁不能吸起的物体有:布、塑料、木头、不锈钢、

总结:磁铁 有磁性 (板书)

附:实验记录

[任务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实验,通过亲历探究活动,得出实验结论,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小组活动2:磁铁那个部分磁性更强?

1、小组实验:拿起磁铁,看看磁铁的哪个部分能吸更多的小铁钉?做好记录?

方 向铁钉数量

2、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磁铁的两端吸铁更多,磁性强。磁铁中磁性强叫磁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4、小组实验;再次证实实验结论。

[任务说明: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带问题进行小组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小组活动3:两块磁铁放到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1、全班竞猜游戏:两块磁铁放到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任务说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科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全班竞猜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小组实验:两块磁铁放到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3、汇报实验结果: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任务说明: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在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让学生在小组里开展实验活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善用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拓展

1、小组讨论:擦窗器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总结结论。

[任务说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善用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完成了这堂课的拓展学习任务。]

(三)、小结

1、在小组里,说一说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任务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本课的收获,及时反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所学知识,能及时调整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它给学生创造了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合作的机会。]

2、调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发挥磁性的作用?

[任务说明:设计的调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说,让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八。教学反思

我在明确了教学任务目标后,精心设计恰当而又有效的活动,把课本材料还原成活生生的实验活动,既紧扣了教材,也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可见,小学科学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本次课堂观察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勇于参与课堂实验活动,合作意识强。我认为,取得如此效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由于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学生都是围绕着学习任务开展学习,顺着任务活动这条主线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个实验活动,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内化本课的科学知识,同时我运用竞争与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被自然而然地引导到下一个任务中去了。

第二,在任务教学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原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和活动,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开展每一个任务活动前,我都会做明确的示范,再放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获得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小组合作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里开展各项实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任务完成的结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进行评价,同时它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其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九、 教学评析:

本节课任务与任务之间相互关联,并体现层层递进。随着课堂进程的发展,任务在其语言知识的难度上,内容的拓展上,能力的训练上,意义的启发上都体现了渐进性和发展性。学生在这种渐进性和发展性的任务教学中学习科学知识,使整节课的教学任务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一,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任务。

精心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活动是成功组织任务型教学的首要条件。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和巩固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设计活动任务时,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由浅入深,显而易懂的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文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几个活动任务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均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更偏重于活动型(比较适合形象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五年级学生),今后如何设计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型的任务,使学生体验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科学的信心,让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