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思维课程在从研发到向幼儿园推广和应用的十年间特别强调教研,针对教研所反馈的信息,不断对课程的内容包括活动设计和游戏材料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研究和建设使思维课程作为一种预成形态的课程方案同时具备了生成性的特征。

5、思维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课程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课程

实施中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的材料也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支架,使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方案,同时通过教研跟进不断反思课程的实施过程,提高了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建设水平。

总之,思维课程是一个探索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的课程方案,该课程五年来在幼儿园推广和应用的实践证明,它一方面为幼儿园现有的课程体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思路和活力;另一方面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自身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的理论基础——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运用因素分析法,吸取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成果,对智力的能力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提出了“智力结构模式”(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他认为人的智能是由信息的范畴即内容(包括图形信息、语义信息、符号信息和行为信息四种)、信息的结构即生成物(包括信息单位、信息种类、信息关系、信息系统、信息转变和信息推断六种)和信息的操作(认知、记忆、聚敛思维、发散思维和评估五种)三个维度的120个智力因子构成的整体系统。虽然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仍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但区别于传统的智力理论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发展和进步。

1、肯定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多元化

吉尔福特认为“没有一个人在所有的智力方面都是同样强的”(吉尔福特著:黄懋颐、何文潮译《聪明有道》p10,江苏人民出版社),而加德纳在八十年代推出他的多元智能理论时也表明类似的观点“个体的智能的强项和弱项的剖面不一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载于《人民教育》2003/17)吉尔福特和加德纳的理论都不满足于传统的智能概念只集中于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在吉尔福特的120个智力因子中同样涉及了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艺术、人际和自我控制等智能的多个方面,只是没有象加德纳那样将它们突显出来。

2、思维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培养有规则的信息结构即一种思维的方法很重要,它能促进解决问题所需要观察、组织、转变和推断能力的发展,“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永远超越那些当时所给予的事物”。(吉尔福特著:黄懋颐、何文潮译《聪明有道》p77,江苏人民出版社)

他还认为创造力有四个决定因素: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进性,这些因素在智力结构模式中都有相对应的智力因子,发散思维能力与思维的创造性密切相关。同时,他还分析了影响思维创造性的诸多因素:环境、动力、信息贮存、灵活性、群体思想、批评以及态度和情绪。其中特别肯定了好奇心、兴趣、创新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