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学做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和定义。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轴对称图案,形成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2.通过轴对称画图、设计图案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作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总结轴对称变换的特征。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利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1.给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为( )

①如果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平分,那么这两条线段互为对称轴。

②若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③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④若P为∠AOB的平分线上的点,C、D分别是边OA与OB上的点,则PC=PD。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如图1所示,线段AB和A′B′关于直线MN对称,

则AA′⊥ ______,BB′⊥ ______,OA=______,O′B=______ 。

可让学生抢答,答错的可让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接着教师展示几幅窗花作品,此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剪纸文化艺术。

并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后相信同学们也会剪出如此美丽的窗花。

二、讲授新课

活动1:每名学生拿出一张半透明的纸,在纸的左边部分画出一个你所喜欢的图形,然后把这张纸

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并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待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描出的图形与原来画的图形有什么关系。是否成轴对称?如果成轴对称,对称轴是谁?任意一对对应点构成的线段与对称轴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重复这个作图过程,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活动2:每名学生拿出一些半透明的纸在这张纸上任意画一个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并改变折痕的方向和位置并重复几次。打开对折的纸,并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展示。

师生交流,并进行总结归纳: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 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三、运用新知、例题讲解

例1:已知êABC和直线 ,作出与êABC关于直线 对称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图形,做出相应的图形,其它3个图形的对称图形则由学生自己做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作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练习

P41练习第1题。

五、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12.2第1题,P41练习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