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代文人逢秋必悲,除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这还与古人的心态和处境有关。

师:很好,那么谁能具体说说古人悲秋时的心态和处境?

生:孤身在外,与亲友离别。

生:仕途坎坷,人生失意。

……

生: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生:他们失意之时也失去了志向,用悲观消沉的心态对待人生。

(学生对历代文人悲秋的原因进行了大胆地推测、合理地想象,为下面理解刘禹锡独特的人生感悟作了铺垫。)

师:“春朝”即初春,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初春的诗句?

生:“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师:初春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然而诗人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而且当时诗人的仕途并不顺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投影:作者简介)谁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生:诗人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悲伤落志,反而心态昂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生:因为诗人性格坚强,对未来充满自信,怀有乐观豁达的心态。

(《孟子·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世也。”意思是说,不了解古人的身世和时代处境,就难以读懂他们的作品,也就难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联系刘禹锡的身世与处境,使学生不难发现热情讴歌秋天美好的诗人有一颗不屈的心灵。)

师:同学们还了解哪些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改其志的呢?请具体说一说。

生:像李白,虽然被排挤出京城,仍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像苏轼,自己寂寞烦恼,可是依然为亲人捎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