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态度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乃至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由亲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与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相反,逆社会态度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态度,由逆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则是逆社会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E·O· 威尔逊认为,亲社会行为倾向源于动物的遗传本能,亲社会行为在动物身上有很多体现,在蜜蜂中,工蜂会用叮的办法攻击入侵者,当它叮了入侵者以后,螫针就留在入侵者身上,这样叮入侵者的工蜂就死掉了。这说明,工蜂虽然死了,但它却增加了峰群生存的机会。威尔逊同样认为,亲社会行为也是“人类本性”天生的部分,在我们的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无须学习的。

动力与意义

什么力量驱使人们做出亲社会行为呢?亲社会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亲社会行为不仅使我们能够获得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奖励,而且能够避免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惩罚。这会促使你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还会使你获得或巩固友谊。此外,帮助别人还有提升心境的作用,当受助者的痛苦消除并开始快乐起来的时候,助人者同样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使自己也变得更加愉快。

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1、要学会谦让;2、要学会分享;3、要帮助他人;4、要关心社会发展。

助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助人应该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察对方的感受。主人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助人要付出一定代价,甚至会承担一定风险。

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

亲社会行为的原因

1)社会生物学观点:是人的先天特性,来自我们的基因,可以遗传

2)社会交换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3)社会规范论: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交互性规范是支配社会交换、保持社会关系中得失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责任规范是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亲社会动机的影响因素

1)文化因素:倡导利他行为的文化特征:温暖和慈爱;反复灌输亲社会的价值观念;主流文化融于日常生活

2)情境因素:三种假设:服从互动的社会标准;人们的依赖本能;榜样作用

3)家庭成员的行为:A、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利他主义形成的重要原因;B、父母对利他行为要求:受到一系列传统美德的熏陶;C、父母对利他行为的归因;D、诱导和强化;E、移情训练:通过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析进行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