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27个孩子,年龄均在4岁左右,他们和许多孩子一样,特喜欢玩水,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玩水的机会,如:上厕所时、洗手时、洗杯子时等等。

作为老师,我经常给他们讲道理:洗手的时候不玩水,小心一点,不要打湿衣服,不然会生病的。可不管我讲了多少次,哪怕我在旁边看着他们洗手,也总会有小朋友打湿衣服。

为了不让孩子们在洗手时打湿衣物,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帮助小朋友卷袖子;在水桶里洗手;一人一人地去洗手等等,都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仍然有小朋友会打湿衣物,这给我的保教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也影响到我和家长的关系,急得我一筹莫展。

一日,在教儿歌《洗手歌》时让我有了启发,何不让小朋友们在《洗手歌》中来完成洗手的任务呢?《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重视幼儿的体验、感受,突出情感和兴趣,让他们乐意地参加活动。于是,我便教给小朋友们洗手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洗手的意义,并对该儿歌进行了创编。我和孩子们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去洗手:“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我们去洗手,我们去洗手;一二一、一二一,一个一个排好队;挽袖子、抹肥皂,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换只小手再搓搓搓,一、二、三、甩三下,我的小手干净了!”在游戏的情境中我一边给孩子们做示范一边帮助个别年龄较小、体弱的孩子,儿歌念完孩子们的小手都变干净了,谁也没有打湿衣物,老师的批评没有了,小朋友的告状也没有了,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从这个事例中,我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的作用是“针对儿童去做”,而不是“给儿童做”。

在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