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展开讨论:(1)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怎样才能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儿童的理念应如何体现?(2)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预设活动中如何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如何结合实践处理好“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这两者的关系?(3)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如何创设一个属于孩子适宜孩子发展的环境?(让环境体现孩子的活动过程,让孩子与环境互动等)

2、结合“新教材”,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和,通过学科教师个人的预设——班级组教师间的预设——平行班教师间的预设,最后通过教研组活动中大

家的讨论,选择幼儿可能感兴趣的、富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教育意义的内容,罗列好每个主题开展时的活动网。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一方面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有价值的生成活动。

3、承接上学期一日活动中“区角活动和生活活动”的案例研究,本学期加强对一日活动中“运动活动”的案例研究,继续采用边实践边反思的做法,在实践中找问题,推动下一个行动反思的有效进行,形成行动——反思——调节——再行动的循环流程,使运动活动这一环节更完善、更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

4、组织教师围绕专题《探索性主题形成过程中教师的成长》,根据各班孩子的特点,以孩子发展为本,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认领子课题,每位老师根据课题开展的进展情况,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继续采用“情境论谈”的形式开展讨论,通过这一过程来促进教学。

5、组织外出参观的老师回来后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其他老师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有机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成为自己的经验。

期望在本学期中,依靠教研组的力量,能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上能更上一个台阶。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