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本症分为5型,分述如下。

1、典型枫糖尿症 本型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型,其支链α-酮酸脱氢酶活力低于正常儿的2%。患儿出生时都正常,于生后第4~7天逐渐呈现嗜睡、不宁、哺乳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随即肌张力减低和增高交替出现,去大脑样痉挛性瘫痪、惊厥和昏迷等常见,病情进展迅速。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同时即可闻得患儿尿液的枫糖浆味;部分患儿可伴有低血糖,酮、酸中毒,前囟饱满等。本型预后甚差,多数患儿于生后数月内死于反复发作的代谢紊乱或神经功能障碍,少数存活者亦都有智能落后、痉挛性瘫痪、皮质盲等神经系统伤残。

2、轻(或中间)型 本型患儿的酶活力约为正常人的3%~30%,血中支链氨基酸和支链酮酸仅轻度增高;尿液有过量支链酮酸排出。少数患儿可有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情况发生;多数在婴儿期至学龄期前(5个月~7岁)时因智能落后或癫痫等就医时始获确诊。本型与硫胺有效型不易鉴别,临床可应用治疗试验帮助判断。

3、间隙型 患儿在出生后无症状,体格和智能发育正常,其酶活力约为正常人的5%~20%。通常在0。5~2岁时发病,亦有迟至成人期始发病者;大多由于感染、手术、摄入高蛋白饮食等因素诱发。发作时出现嗜睡、共济失调、行为改变、步态不稳,重症可有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同时尿液呈现枫糖浆味。患儿在发作间隙期血、尿生化检查亦属正常,少数可有智能低下。

4、硫胺有效型 本型患儿的酶活力约为正常人的30%~40%,其临床表现与中间型患儿类似。使用硫胺(维生素B1)治疗可使患儿临床症状好转、血尿生化改变恢复正常,剂量因人而异,自10~200mg/d不等,通常给予100~500mg/d,同时限制每日蛋白质摄人量,3周后可获明显疗效。

5、二氢硫辛酰胺酰基脱氢酶(E3)缺乏型 本型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类似中间型,但由于E3亚单位的缺陷,患儿除支链α-酮酸脱氢酶活力低下外,其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功能亦受损,故伴有严重乳酸酸中毒。患儿在出生数月内通常不出现症状,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减低、运动障碍、发育迟滞等。尿液中大量排出乳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α-羟基异戊酸和α-羟基酮戊二酸等;由于丙酮酸的大量累积,血中丙氨酸浓度亦增高。对本型患儿限制蛋白和脂肪摄人,应用大剂量硫胺素等治疗均不能奏效。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