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可交替使用不同调性的竹笛,充分运用竹笛的调性音色变化进行艺术表现。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先生演奏《今昔》这首作品时,使用了两支不同调性的竹笛(大C调曲笛与F调中音笛),由于调性音色的不同产生了较强的音色对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再如,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在演奏《水乡船歌》这首作品时,将三支不同调性的竹笛捆扎在一起(称谓“排笛”,)拓展了竹笛调性音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决定着中国竹笛的基本音色,即通过“贴膜变声”,使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且富有较强的穿透力度。根据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基本原理,竹笛演奏者在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①竹笛演奏者首先应不断增强对竹笛“贴膜变声”的感生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演奏过程中,逐渐提高对竹笛良好音色的辩别能力,这是掌握好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

②竹笛演奏者应选择优质笛膜,科学地加以粘贴,并且尽可能将笛膜的松紧度调至最佳状态,使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得以充分展现,这是进行竹笛艺术表现的基础。

③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是竹笛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段,竹笛演奏者无论是在独奏、重奏还是伴奏、合奏中,都要充分重视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时刻把握好音色的明亮度和穿透力度,这是中国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原则。

3)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①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射出气息速度(简称“气速”)的快慢不同,使竹笛的音色产生变化,这种“气速”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对竹笛的艺术表现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演奏中运用气速较快者,所发出的音色较闷暗、紧张度较强;运用“气速”较慢者,所发出的音色较松润、秀雅。根据上述原理,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应充分运用“气速”变化的演奏控制手段,使其产生的音色变化适合竹笛作品艺术表现的要求。如:竹笛演奏者在演奏《牧民新歌》这首竹笛作品时,应充分运用较快的气速,使其音色既柔美,又带有一定紧张度色彩,以此表现辽阔的大草原宽广、壮观的动人景象,以及牧民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样,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姑苏行》这首竹笛作品时,应运用较缓慢的气速,使其音色松润、秀丽,以此表现出江南亭、台、楼、阁的俊俏以及溪水潺潺的秀丽景色。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