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在教学《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读进文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找,马良神笔的神奇体现在哪儿。略读课文后,又用“是才让马良的笔具有神奇的作用”这一切入点,统领全文,让学生品味“神”之韵,去深读课文,学生的灵性得到了生发,精彩的体会不断,学生的发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诚恳,勤奋;

(2)充满智慧;

(3)帮助穷人,有一颗善良的心

(4)不为贪官服务,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当学生来断地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时候,不知不觉课已接近尾声,此时让学生质疑,突然有位学生提出:“假如我们拥有了马良的神笔,它也会发挥神奇的作用吗?”学生的提问表明兴趣正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此时,正可以以此为生发点,引领学生做人的方向,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一生成的资源怎能放过。我强忍心中的喜悦,不露声色地问:是啊,假如我们真的拥有了这样的神笔,能发挥神奇的作用吗?老师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我有意地把“球”又抛给了学生,一个“圈套”,学生就自动地进入了“美丽的陷井”:

生1:不能,因为没有白胡子老爷爷给我们的要求,我们与白胡子老爷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生2:我认为能,只要我们有一颗诚心,也像马良一样天天盼望,对心中愿望的实现充满渴望就能。

生3:不能,现实的我们没有贪官,真有了神笔惩治不了贪官,这神笔的神就无从谈起。

生4:能也不能,只要我们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愿意帮助亲人、朋友,哪怕是陌生人,只要用爱去付出就能。反之,再神的神笔到你的手中也不能发挥神奇功效。

最后的那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

我见水到渠成,心中暗喜,总结说:说得太好了,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灵。陈老师推荐给你们一首这位小朋友用善良的心灵谱写的一首诗歌。(出示)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假如我有一支    让小鸟呆在家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