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不分贫富,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孩子,在吃穿用上并不比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差多少。“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貌似爱儿子的话,其实是一种溺爱,一种伤害。

很多隔代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再让孙子像儿子小时候那样“吃苦”了。孙子想要什么,爷爷奶奶立刻就满足他。如果孩子的父母反对,爷爷就吹胡子瞪眼:“你挣那么多钱不是为了给孩子花啊”、“又不是买不起,为什么让孙子不高兴”?于是无限制地满足孙子的一切条件,尤其是孙子一哭二闹,爷爷奶奶就更加没有原则,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给孙子。

上例中哭闹着要电动汽车的孙子,我们几乎随处可见,但像小航爷爷那么理智的隔代家长却非常少。从买玩具案例中我们看到,骄纵孩子和“穷”孩子的表现完全不同,任谁都更希望孙子像小航一样懂事,而不喜欢满地打滚的孙子。这就是理念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财商教育方式。溺爱孩子的隔代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教育孩子的隔代家长认为:再富也不要富孩子。

在西方,再富也要穷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他们知道: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亏。约翰·洛克菲勒 (1839-1937)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首富,老洛克菲勒并没有让孩子从小养成奢侈的习惯。老洛克菲勒有1个孙女,5个孙子,他是这样给孩子们零花钱的。

七八岁的孩子每周30美分,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周1元,12岁以上每周2元,每星期发放一次。并且每周核对账目,检查每个孩子每笔支出的用途,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孩子,下周可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氏家族还坚持“要想花钱自己挣”的原则,孩子们要想多花钱,就得干家务补贴零用。所有的家务活儿都是量化的。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拿到10美分的报酬,逮住一只耗子得5美分,背菜、垛柴、拔草又能得到若干奖励。这些钱肯定是不够花的,于是孩子就向爷爷撒娇,希望爷爷给更多的钱,但是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他们根本无法从爷爷那里多讨来一分钱。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