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

师:(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吗?

生:想!

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做“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防守。

生:守护。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板书:守侯)

师:“株”指什么?

师:(课件演示课文录像)伴随着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来欣赏课文录像。

师:谁记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株”在文中指的什么?

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大 家看看老师在画什么呢?(板画:树桩)。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生(齐):树桩。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因为树桩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是“木”字旁。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

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将《守株待兔》这一课的导入的设计,就像同学生聊天一样,自然巧妙地引出了本课所要讲述的故事中来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完全将话语权、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看似无法,法在其中,真是“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