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7、 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课时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

2、板书课题,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 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3) 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3、朗读课文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2)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那你能回答我们刚才上课提出的问题吗?解决简单问题,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交----较 穷-----究 在-----存 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要上随文识字教学模式的研讨课,所以这一课时的教案就全改了。如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夏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出示达尔文像)他是——达尔文(词语卡片出示)。

对达尔文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书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介绍他的。(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读、指名读。)

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汇报。(出示词卡:一百多年前)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词卡:著名)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和他有关。齐读课题--《7.有趣的发现》

2、解题.

(1)从课题我们知道了这个发现十分“有趣”(出示词卡:有趣 指名读)"有趣"是什么意思呢?

(2)真想知道这个发现如何有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 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3) 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朗读课文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纠正读音。

三、理解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你读懂了什么?

(1)、(在哪儿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作为一名博物学家,达尔文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出示词语“考察”,提问:什么是“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原因。

相应在黑板上贴出大翅膀、小翅膀和没有翅膀的代表图。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到第三自然段中找答案吧!

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2、出示第一句: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很容易吗?

3、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许多 反复观察比较 终于)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生答(师述: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2)“反复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是为了什么?“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师述: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师述: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4)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这个答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自读后三句。

(1)指名读。纠正读音。(出示“因为”指导读音)

(2)你读懂了吗?你能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来为我们解释一下,在同样的条件下,这三种昆虫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请学生就其中一种作分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经常刮大风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指导学生认读“淹死”“生存”

5、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6、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指导写字。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在习字册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时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扩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你读懂了什么?(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质疑问难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许多、反复、终于)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0、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1、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移进第一课时)

三、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作业设计

1、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

认真地( ) 著名的( )

仔细地( ) 重要的( )

2、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板书设计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有趣的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课后记

因为要对全区开一节随文识字的研讨课,所以选择了课文《有趣的发现》,第一,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都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比较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出示词语,符合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第二,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只要学生读懂了文章就比较容易感悟。为了能使教学效果更好一些,所以,我在三个班级都上了这节课,上完以后真是感悟很多,特别是学生的特点真的不同,教师对学生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真的很重要!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为了符合随文识字的要求,我在课文的导入部分采用了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一谈对达尔文的认识,这样很快就进入课文第一小节的学习,因为第一小结就是对达尔文的一个介绍。在谈话的过程中,三个班的孩子表现得就不一样,四班活跃,了解不少相关知识;二班简单,只说一个词语,例如“科学家”就没有了,六班的孩子预习过课文,基本就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所以,后来出示的第一小节学习很轻松,学生很快就从“一百多年前” “英国”“著名”“科学家”等词语中找到相关信息,并解决了这一段生字的认读难题。

接着便让孩子自读课文,抛出一个疑问引导孩子到文中去找“达尔文在哪里,有了这个有趣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呢?”很快孩子就找到了地点,于是就进入第二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这个现象的奇怪之处时,四班的一个哈孩子很快就准确的说出来,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进入了词句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而在二班和六班上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我们平时看到的昆虫包括什么样的呀?”孩子才反应过来,而这样的问题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随即提出来的。

在教学第三段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六班的孩子很快找出了“许多”“反复”“终于”,但其他两个班的孩子也需要老师的点播。

差异性最大的是在理解有趣的发现是什么的过程时,孩子都能读明白意思。但在二班上的时候,有孩子就提出了质疑“老师,那些翅膀小的昆虫也不一定都被吹到海里去,他们有的也躲在洞里,或者躲在树叶下呀?”“还有,没翅膀的昆虫可能也被吹到海里去.” 这个问题,我是没有预设到的,在四班上课时也没有遇到的。但孩子问得很合理,于是,我就让他们仔细读书,从文中我去找答案,但由于孩子们都很执着,觉得自己的疑问很有价值,死抓着不放,就不能好好去想答案了,最后只能由我来告诉他们“经常” “不大可能”“逐渐”这些词的妙用。后来在六班上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注意这些词语,并做好了词语卡片,准备应付孩子的突然袭击。结果孩子们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说出了原因,没有在这里过多纠结。反而到了揭示文章中的道理时卡了壳,说不出“适者生存”的意思,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孩子读的书不够多吧!相反这里四班和二班的孩子都说出来了。

总之,这节课除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更让我感受到,教师是否能准把握学生的学情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