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使孩子善于交往

一、内容摘要:1、悉心引导增强谦让分享意识

2、创设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

3、游戏表演,传授交往技能

4、促进合作,激发纯真友情

二、关键词:“幼儿”“交往”“分享”“环境”“游戏”“合作”

三、正文: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可见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许多家长却因孩子不懂得谦让,不愿意分享,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合作而伤脑筋。那么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一)、悉心引导增强谦让分享意识

处于幼龄时期的孩子们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于“我的”和“他的”意义不完全明白,“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突出。他努力保留自己的东西,同时又想要拥有别人的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作为教育者就要经常并及时给孩子讲讲关于“合作、友爱、谦让、”的道理,不要事事都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避免因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可以给孩子讲讲他们非常熟悉又喜欢”关于同伴之间互相谦让类的故事。例如:“孔融让梨”“金色的房子”等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故事中的小朋友受到大家的欢迎!而孩子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以便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另外,也可通过一些反面的故事帮助孩子建立是非、对错的世界观。例如:“两只小羊”“狐狸和仙鹤”等等,使孩子通过家长有目的的引导,受到启发教育。(而家庭中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孩子的培养。例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时,可以让孩子进行分配,让孩子明白“有了好吃〈好玩〉的东西”要一起吃〈玩〉。家长在这个过程要密切关注,适时给予孩子进行夸奖和鼓励,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形成好习惯)。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玩耍时,要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并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尝试要求孩子与同伴分享。例如:同龄几个孩子一块玩玩具,家长可说:“宝贝,可以让XX玩你的玩具吗?”这时,家长虽提出要求,但并不要强迫孩子同意,因为要让孩子了解“分享”是一种积极的、自发的行为,而不是强迫行为,强迫难以改变孩子不愿与人分享的行为。当愿意与人分享,并表现这样的行为时,要立即表扬、鼓励他,尽量在众人面前给予表扬。因为及时鼓励有利于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在同伴面前获得表扬更是莫大的荣誉。

而且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对孩子进行培养。如果有好吃的东西(孩子对吃的占有欲较强)时,可以让孩子进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言传身教即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切记不能因为爱孩子而拒绝孩子的分配,并对孩子出现的进步表现出积极的心态,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帮助孩子养成分享的好习惯,使孩子自主自愿地和同伴分享并把分享他它作为乐趣,这时孩子就具备了真正的分享行为。

在培养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孩子为了获得表扬而把分享作为一种手段。因此应注意: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经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体验他人的角度出发体验他人的情感,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分享。

(二)

、创设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

研究表明,幼儿的发展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反之,冷漠歧视的环境容易使孩子产生胆小、退缩、拘谨的心理和行为,不利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孩子成长的环境分为家庭与幼儿园两个直接的环境。在家庭环境中,要创造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应注重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为孩子建立一个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其中得到交往的锻炼。幼儿园能为孩子的教育提供着良好而专业的环境,所以家长对于适龄儿童应及早送到幼儿园,这也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捷径。而有部分家长则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看管绝非良策,他们未能给孩子提供与其他人,尤其是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不能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让孩子生活在自我的小天地中,影响孩子活泼个性的形成,长期独处容易使他们形成不合群或孤僻的性格。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有许多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体验到合作交往的乐趣。当然,孩子之间,时间久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事,但这些是在所难免的。此时,家长就要和教师配合好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孩子。例如:中班的丹丹在放学时脸上被欢欢抓伤了,她哭着向妈妈“告状”,丹丹妈妈向老师认真仔细的了解事情的原因原来是欢欢拿了一个布娃娃,丹丹想玩就去抢,丹丹推倒了欢欢,而不甘示弱的欢欢立刻还以颜色,于是丹丹脸上便有了伤痕。母亲听后,安慰了一下孩子,就和老师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欢欢请另外班里平日最受小朋友欢迎的玲玲去借“布娃娃”,只见玲玲走上去问:“欢欢,让我抱抱你的娃娃,咱们一起玩过家家好吗?”欢欢迟疑了一下,就爽快的答应了,于是两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此时,丹丹的眼睛里透出极为羡慕和想要加入的神情。丹丹妈妈就势引导说:“宝贝儿,你也需要这样。”丹丹听懂了妈妈的话,去向欢欢道了歉,并按玲玲的方式获得了加入游戏的机会,三个孩子玩得开心极了。通过上例可以看出,母亲有效的教育了孩子,但孩子的模仿是学习的关键。小伙伴最集中的地方是幼儿园,孩子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集体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讨论、共同发表个人观点,每一天与孩子的相处都是交往。因而在实际交往中,他们听教师的引导,学会通过协商来维系同伴关系,缓解矛盾冲突,是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班集体的大家庭中享受到交往、相处、合作的乐趣。曾经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中,哪个阶段学到的东西最多”,回答是:“幼儿园”,因此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三)、游戏表演,传授交往技能

如果要提高孩子的实际交往能力,仅仅靠家长提供的机会锻炼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有些社会交往技能孩子是必须学会的。例如:怎样招待客人,如何使用日常的文明礼貌用语,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中,怎样与同伴分享事物、玩具,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应,怎样关心帮助同伴等等。而这些内容的教授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家长需时刻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以帮助、纠正,

经常向孩子传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成为孩子行为交往的标准,扩大他们与同龄孩子交往的范围。这要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会更好。另外,针对一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家长可尝试使用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在角色游戏中体验是指让孩子模仿现实中的情景,尝试从所扮演角色的立场上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体验相应的情绪、情感。例如:在“看马戏”游戏,“老爷爷遇到了困难,刚买了的果子掉了一地,你会怎么做?”扮演小刺猬的角色来帮助别人,体验到主动帮助别人的乐趣。又如:在“生日快乐”这一表演情景中,有客人来向过生日者表示祝贺时,怎样欢迎客人等。选角色表演,也可家长先示范,孩子再参与,并互相交换角色引导孩子体验当事人的心情。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技能,降低他们的交往焦虑及恐惧感,有利于他们与同伴之间交往行为的形成。

(四)、促进合作,激发纯真友情

在社会发展的先阶段,集体成员的团结合作是人人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么对于孩子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是要从现在培养起。有人曾说:“一生中最亲密,最长久的友情大都是在孩子时期建立起来的。所以家长要多提供机会让孩子能经常一起接触交往,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友谊开启之门的开启者。例如:多请孩子喜欢、有好感的孩子来家里玩,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这里,各位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某方面的专长,因为爱好是友谊的基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利用特长结交朋友。同时,孩子与各类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理解友谊。告诉孩子:“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使孩子去发现伙伴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也同时要求孩子参照一下自己,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与同伴共同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共同进步,从而建立纯真的友谊。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形成良好的个性。成人应给予尊重、理解、引导、帮助和支持。我们要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得到快乐的多方面发展,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幼儿教育》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