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里其实存有三年前的全册教案。期初的时候,我打开看了一眼,就干脆利落地将其全部删除了。喜欢不断否定,或许,“否定”也意味着全新的开始?今时今日,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可能完全相同于三年前;而如今的这届学生,也与那时的学生绝对不同。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会简单地雷同。显而易见,旧时教案再不适合我新一轮的教学。备课当然极费时间,但若想追寻高效的课堂教学,备好课显而易见是最重要的开端。

英语教学给了教师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单元各课时的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自主划分。常常要研究半天,才能划分好一单元各课时的教学内容。再用更多的时间,一课时、一课时地去写教案。喜欢一单元五课时一气呵成地备课,惧怕被打断,担心停顿之后会有极不流畅的感觉。

备课之后是更浩大的工程——每课时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了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与训练密度,为了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的课件远比我的教案要详尽、细致。常常要花两三个小时去制作一个家常课的多媒体课件,有时候甚至用更多时间。但是,已经无比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制课件的不可替代性了。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如此高容量、高密度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完成,课堂的高效教学也只是枉谈。常常一边做课件,一边改教案,做课件的时候更容易激发我的灵感。有时候一张页面就会设置十几层,然后对着满意的效果偷着乐。也会在每天连上的三节英语课的间隙里,还着急地微调——总是在第一个班、第二个班教学之后发现存在问题与缺憾之处,尽管之前以为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今年“史无前例”地担任三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更想如何“史无前例”地继续我的“不抓差生”。没有捷径,追寻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唯一的途径。对于学习小学英语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我的学生回家去以后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背单词与课文,这一切,都应该由我在课堂上指导他们完成。所以,常常这样表扬孩子们:“回去没有读英语吗?没有读就会默单词了、就会背课文了?真厉害!”

不喜欢所谓的“抓差生”。是个极爱“偷懒”的教师。每节课结束后,我的学生已经完成课堂作业,回家作业也布置好并将相关作业本全部发到他们手里。最不爱放学后三个教室逐一走遍去布置回家作业,那时候的孩子们已经心不在焉,别指望他们能记清楚回家的作业。学生放学后的那段时间,会用来静心研究第二天的教案与课件,也记录当天的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与所得。

在我的课堂上有一句有趣的名言:“你们谁都不是观众,不要让自己闲着。”所以请学生单独起来读单词或句型的时候,下面所有的学生都会轻声读或默读(要求嘴唇要动),很注意观察他们的口型,及时提醒学生跟读。也就是说,如果我请一组学生(7个)起立逐一读单词,没轮到的学生习惯在自己的座位上轻声读或默读7遍!

课堂上也有更可爱的风景:常常会同时2个、3个、4个学生一起站起来发言。大多数时候,我只是用眼神邀请学生发言。孩子们习惯盯着我看,我向一个学生示意的时候,常常坐他边上的孩子觉得自己也收到了老师眼神的邀请,便齐齐站起来发言。而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微笑,静静聆听。

回家作业的改革也是上学期开始的尝试。想让孩子们将重复劳动减少到最低,不要他们写任何多余的一个字。比如,抄写回家作业要求。如果作业项目多,抄写要求就麻烦,还容易导致缺失,不如我直接印发给学生。比如,做笔记。六年级英语的语法总是有的。如果记在书本上,学习习惯差的孩子的笔记乱七八糟如天书,他自己后来也看不清,也急坏那些陪读的爸爸妈妈。而且他当时必定不耐烦记,但凡不耐烦,就肯定不会用心。如果等学好一单元后再整理好了语法知识印发给他们,又错失了记忆、内化的最佳时间。因此,每节新授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当天的回家作业,试着统统打印下来,再逐一发给学生,让他们贴在每天的回家作业本上。

备课、做课件、布置作业时,常常会这样叩问自己:

我的英语课堂是不是孩子们愿意逗留的所在?

我的英语课堂是否可以让孩子们身心舒缓、轻松愉悦?

我的英语课堂是否即使不依靠变化多端的游戏、活动依然能够吸引我的学生?

我的英语课堂上孩子们是否可以轻松掌握,不需要课后过多的巩固?

我的英语课堂上我的讲解是否已经最精炼?

我的英语课堂上是否已经将孩子们所有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减少到最低?

……

不断叩问自己,不断试图找寻答案。就这样试试,努力追寻高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