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家规,许多父母喜欢说“不可以”,但是这些“不可以”真的能够经受时间考验,而且不会自我矛盾吗?仔细想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这些“不可以”很多都是为了禁止而禁止,不仅毫无原则可循、无从记忆,而且难以归纳出重要的价值观。这时我们恐怕就要检视一下自己的“原则”观念,并适时做出改变了。

一、小例子

1. 去餐厅吃饭,妈妈说:“不要在座位上一直扭来扭去,你又不是毛毛虫。”

2. 去电影院看电影,爸爸说:“等一下电影开始之后,你不可以上厕所哦!要不要现在就去上?”

3. 去公园闲逛,妈妈说:“不可以东摸西摸的,很脏,会生病。”

4. 捷运行驶途中,妈妈说:“不可以乱换座位,坐这边就好,不要乱动。”

父母出声阻止后,有的孩子虽然乖乖遵守,却心有不甘;有的则直接出言反抗,演变成亲子冲突。不管是哪一种,都大大影响了现场的气氛和兴致,长久下来,势必也影响到亲子之间的沟通与良好关系。

不过,到底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这些大人,真能说出个什么道理来吗?是真有原因,还是纯粹看不顺眼?

再来看看“不要乱动、乱扭、乱摸”这类的父母禁令。这些“不可以”看似体贴他人,实际上是给自己寻方便,希望孩子不会打扰到自己的活动或宁静,或者不想冒任何风险,或者根本就只是“看不顺眼”而已。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这样,但仔细想想,有些事情我们就是觉得“不好”,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好,其实这就是主观的认定,说白了就是“看不顺眼”。

这些主观上感到不太对劲的地方,就是每个人家庭背景、以往教育方式,以及自身个性整合起来的“经验法则”。这大概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家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