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取的内容要是学生喜欢的,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数学活动要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活动内容力求新颖、生动、形式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把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谜语等引入课堂,把扑克牌、跳棋、色彩斑斓的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引入课堂,从中提取众多的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开展数学研究活动。如,《玩翘翘板比轻重》一课,以学生熟悉和喜欢玩的翘翘板作为主要教学工具,依据翘翘板的特点(翘起一端的事物质量较轻、下沉一端的事物质量较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师要树立课程开发意识,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1.我们所开发的主题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活动的目标应包括两个维度,即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内部目标是指学科知识本身的目标,比如计算、统计、图形等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外部目标是指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学会一项本领,提高未来公民的生存能力,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探索的兴趣,引发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等,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学科内部目标为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外部目标为使学生对通讯领域有一定的相关了解,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2.我们所开发的主题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局限于书本和教室,而是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和社会大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拓展了这样的广阔空间,学生可以在主题学习中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经历搜集信息、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过程,而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3.我们所开发的主题应该可操作性强。

(1)主题不宜过大。

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工具学科,具有自己特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任务要求,我们不可能对教材本身做特别大的删减和改动,因此在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外,所增加的校本教材应该在一个点上有所突破,而不是在方方面面都兼顾,否则将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研究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也就是说所研究的内容难度和量上都要适度,应该是该阶段孩子感兴趣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而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问题。难度太大、涉及的知识及头绪太多,可能就使孩子力所不能及,这样不仅增加过重的负担,也收不到教学的实效。

三、选取的内容要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思维性

1、探索性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景,创造良好的条件,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如:《摆一摆、想一想》、《植树问题》、《数角》这些类型的课老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枚举,再依据枚举出来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然后实际验证猜想,总结规律。这些规律的获得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大胆猜想、验证获得的,最后提升出规律。这样,不仅理解清晰深刻,而且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开放性

所谓开放,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而言的,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不唯一的题目。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如,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上,当学生们学过方程后,学生们就可以用多种方法,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使学生们感受到,一道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也绝不是唯一的,学会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3、思维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在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例如,要把“移多补少”这一数学方法渗透给一年级小学生,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充分移、摆、猜,探究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增长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求平均数,以及和倍,差倍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校本课程,对全体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设置训练,既要培养学生个性,又要体现让孩子“人人受益”的宗旨,为发展学生的兴趣提供充分的空间。从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讲,要让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如果有的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得不是很明显的,要让这部分孩子能通过数学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产生兴趣。如果这个层次也不能尽如人意的话,最起码也要让这种教学尝试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借鉴。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文本的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做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期望校本课程资源文本如一捧美丽的鲜花,我们期望校本课程资源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