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忆问题:

为什么有些单词比较易学,而有些单词比较易忘?它们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有效地学习词汇应该采取 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是否有些记忆过程能成功而其他过程则否?

2.转换问题: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词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大脑词汇库?学习者是否以同样的方 式学习并记忆它们? 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把作为一个单词的形式及其功能特征的综合体置于一个 完整的词汇环境中来学,学起来就比较容易。简言之,如果将所学单词放在与其它单词(特别是来自同一词汇 系列的单词)的相互关系中进行教学,而教学的方法又能使学习者对所学对象产生一定的"认知深度",它们 就易于被大脑保存。一定层次上的“认知深度”能培养学习者一种攻克词汇的技巧,即引导学习者把单词当成 其句法、语素、语音、语用和话

语关系等一系列的特征来对待。这就意味着,教一个单词时,我们应该尽可能 多地教授它的诸多特征。另有研究表明,词义较多的单词较词义狭窄和较单一的单词更易为大脑记住。这也就 佐证了意识(seeing)和区别单词所借以展开的多种语境和功能特性而形成的"认识深度"有利于记住单词的 说法。

我使用了"意识(seeing)"这个词是有我的意图。最近以及稍早的研究证明,如果使用一定的方法,在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词汇之间或者甚至于更有效些,在两种语言的词汇与具体可视的形象之间激发主动联想 ,词汇学习便更易获得成功。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原理:联想的组合愈紧密,单词越容易被记住。

举例如下:

Pintu=马来语,意谓"门"(door) 由 于目标词"Pintu"发音接近于"pinnedto",我们可以做个异乎寻常的联想:一扇门被一根别针"别 住在"(pinned to )一个房间上了。这种联想过程当然不太经济,很难想象我们会以这种方式来学习大量的词汇,尽管这里涉及的心理认识过 程令人兴趣盎然。而且这种方法对有些学生有吸引力,对有些学生则未必。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