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体制之困

“我们去民政部门了,他们说上边没政策。”

河南商水县袁老乡王庄村张国宾感到无奈,县民政局告诉他在政府的救助中没有多胞胎这一项,所以没办法对他们家进行救助。遇到同样尴尬的还有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棠村镇任全红,他也无法从政府机构获得救助,对于政策来讲,政府只对生活不能维持生存特困户进行救助。

一个事实是,贫困家庭面临着多胞胎的抚养困局,而政策与制度则面临着无法保障和救济的空白。河南省卫生厅有关人士表示,政府在这方面管理薄弱,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非常头疼的问题。

于是,来自民间的救助与慈善捐助成了当前化解困境的暂时之水。

相对于其他步入困境的多胞胎家庭来讲,河南许昌市鄢陵县陶城乡康玉芳一家是幸运的。

2006年5月9日,郑州市“大厨房”项目组委会全体员工对康玉芳的四胞胎进行了集体收养,当“大厨房”负责人把1万元现金和价值2000元的奶粉、婴儿装送到四胞胎的父亲康运五手中时,这位36岁的汉子感动得痛哭流涕,长跪不起。

项目主办机构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副局长唐文革介绍说,“大厨房”100多员工集体捐资购买了该项目农副产品物流港的四间共100多平方米的商铺40年使用权,赠送给康运五的四胞胎。按照项目的统一承诺,仅前三年四个商铺每个月就能收到项目组2000多元的固定补贴。三年以后,四胞胎可以收取商铺的月租生活。唐文革并不讳言“有人称之为炒作”,“不管怎么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好好地活下去,健康成长,孩子的生存总算有了保障。”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负责人陈洪涛认为,最关键的是给他们一种可以依靠自己能力生存的方法。可以为被救助者提供技术和培训,可以提供贷款而不是捐助。让他们有自力更生的观念。北京市救助中心李军主任说,这种状况最终还是要依靠当地政府救助。(记者陈祖强 游晓鹏 文/图)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诞生了7800位新生宝宝,其中171对是双胞胎,10例三胞胎,几乎每20个宝宝中就有一个是多胞胎宝宝。2006年1月,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双胞胎5对,四胞胎1例;2003年13对双胞胎;2004年36对双胞胎;2005年44对双胞胎。妇产专家表示,从5年前开始,多胞胎的几率逐渐增多。调查中发现,由于政策与制度面临着无法保障和救济的空白,大多家庭陷入抚养困境,有多胞胎家庭为了省钱反复使用一次性“尿不湿”,更有多胞胎家庭无奈走上了乞讨之路。

反复使用的一次性“尿不湿”

一条2米长的晾衣绳上密密地挤着一二十个一次性“尿不湿”。

任全红抱着8个月的大女儿在唉声叹气,在他的身旁还有三个跟大女儿同一时间出生的二宝(男)、三宝(女)和四宝(男)。4个孩子哭闹声此起彼落,这让任全红更加烦躁不安。

“唉!你都看到了,为了省点钱,孩子的‘尿不湿’用了洗、洗了用。这都不知道晾过几次了,只要烂掉我都不会扔。平时还舍不得用,只有在下雨天才给孩子换上,只能是这样了。”

2006年5月18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棠村镇任大寨村。

任全红的身后是简陋的平房,爱人杜花正抱着孩子喂药。

“从出生到现在,孩子的肠胃就一直不太好。要么今天老三有问题,要么明天老二不舒服。家里钱都花光了,没办法给孩子到大医院看病,只能在小诊所配点药,就这还欠医院2.1万元费用没结清。”

按照任全红的说法,贫困从怀孕时就跟这个家庭结下了渊源。

两年前,他们一直在山西省太原捡破烂,本指望着就此攒点钱为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些。2005年5月一次孕检中,发现妻子杜花竟然怀了四胞胎,从太原一路兼程赶回老家,乡里医院表示医疗条件不好生产有危险只能上省城大医院。就这样他卖光了家里的粮食,加上借来的钱共凑了8000元,于9月来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没想到第一天就产生了300多元的医疗费用。为了省吃减用,任全红和妻子两个人一天下来一共才吃两个馒头、两碗稀饭、一袋咸菜。

营养不良的结果是,四胞胎的提前出生与妻子杜花8个多小时的长时间昏迷。

在医院多呆一天就要产生一天的费用,四个孩子与妻子还有自己一天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任全红想尽快出院,没想到遇到了麻烦,由于还欠下院方上万元的医疗费用遭到了拒绝。几经哀求之后院方终于同意出院,但条件是要留下一个孩子,院方的理由很充分,本来医院在他没钱的情况下已经进行了救治,四个孩子都活了下来,院方已尽到了最大的力量,更何况孩子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