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解决问题,思维扩展这一环节是知识的形成阶段,属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借助于旧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形式往往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如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质变(往往是重点)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转折,排除思维活动的障碍(往往是难点),渡过思维操作的"关卡",以实现思维发展。教师要切忌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知识与思维的关系,即:"已有知识--思维--新知识"。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又属于知识的知识。知识有助于思维,但不能取代思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挖掘,发挥其既是知识的产物、又是知识媒介的双重作用。

4.发展问题,思维训练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计组编一些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等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这要求教师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例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把数学知识溶入活的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5.总结问题,思维测评思维测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测评方法可小型多样,因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一些口答、抢答、限定时间解答等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单项测评或多项综合测评。学生可先自我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测评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其弱点,既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盲目地下结论,而应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优生与差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征,探索优生"见微知著"的跨越性思维的奥秘和差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从思维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变化教学结构、设计思维层次、调控思维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