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依然严重地存在于我们提供给孩子的大量阅读材料中,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材。就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选文部分来看,从作品的选择到出于识字量、篇幅、内容等原因的文本改写,为了知识教育牺牲文学教育、为了道德教育牺牲精神培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年来,小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明显的进步,但上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所以,在选评《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的过程中,我有意将一部分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读本,且符合我的选文标准的儿童文学作品原文放在读本对应分册的相近单元里,以便有助于读者比照和思考。

儿童文学精神的启蒙仍然没有完成

中国文学教化传统曾对儿童文学产生过不良影响。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精神至今仍有待于人们重新去发现。在目前情况下,亟需向读者呈现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

回顾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过程,其中的许多历史片断或许都可以为上述现象提供一种历史注脚。我个人认为,直到今天,这种关于儿童文学精神的启蒙,仍然远没有完成。在目前中国的儿童文学阅读现状下,向读者集中呈现一批真正称得上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或许可以更有力地推进这样一种文学启蒙观念的普及。

近几年来,我把相当一部分精力集中在儿童文学选本的选评工作中。这种选评或许带有我个人审美趣味的痕迹,即强调一种开阔的人文情怀和精神高度。其中《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包含了一个我个人多年来一直想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落实的思考,我把它称为“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通过这一重新发现的过程,我希望能摆脱长期以来在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书写与儿童文学选本的编写中延续下来的艺术判断标准,从一种更具世界性的儿童文学审美评判的视角出发,来尝试重新描画中国儿童文学的另一种面貌,重新清理出另一条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发展脉络。

《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发现儿童文学精神。该书作者指出,一些中国文学创作理念和文化习性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曾产生过负面的影响甚至伤害。作者反对儿童文学中的道德说教,主张从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的视角来反思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与成人阅读相比,儿童阅读总是受到更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约束。在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儿童文学的精神价值被不断具体化为某种思想意识或道德诫令,继而极大地影响到儿童文学文本的艺术面貌及其探索精神。在狭义道德生成的同时,儿童文学精神的高度被矮化乃至消泯了,而其艺术的施展空间也因此变得十分有限。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