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我长高了

[主题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孩子的所想所为教师应持尊重的态度予以接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我长高了》这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体现了《纲要》的这一精神。这个活动还在孩子们对我长高了的发现和兴趣上又生成了新的课题。通过《我长高了》这一活动,我们看到了老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如果能准确捕捉到随机教育的契机,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的重要性。

[案例描述]:

在“我长大了”主题中,有一节“量一量,有多长”的活动,孩子们对形形色色的尺以及用尺测量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为丰富孩子的测量内容,在延伸活动中,我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了供孩子测量身高的尺度表。活动开始时,孩子们总喜欢走到尺度表前,请同伴帮自己测量或自己挥舞着小手在头顶上比划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议论:“看,我长到这么高了。”“瞧,我比你还要高些呢!”“我快到这儿啦!老师,我能做个记号吗?”……面对孩子的提问,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和可爱的脸蛋,我一下子怔住了,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考虑到的,我以为孩子们最多就是用手比划一下自己的身高罢了,没想到会有这一招。这时,很多孩子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得赶紧给他们一个答案了。如何积极地面对,有效地利用这个问题呢?我突然灵机一动,将这个“问题球”反抛给孩子们:“你们想做个记号,这是一个好主意。可你们想做个怎样的记号呢?”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由讨论。一会儿,孩子们争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有的说:“可以画一个自己的像贴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纸条上写上名字贴在上面。”这样,一次“自制标记”的创作活动便由此展开,并通过孩子本身的自觉意识而最终反馈给了孩子,让孩子有了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兴趣。

尺度表的两侧贴满了孩子们自制的标记,大家兴高采烈地围在一起观看着,诉说着:“我画的自己多漂亮,我把它贴在我的身高处。”“我的标记是星星,我现在有这么高了。”“咦,我怎么比别人矮呢?”李宾发现了问题。“对呀,怎样才能让自己长高呢?”我马上接着孩子的问题追问道。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立刻对如何使自己长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趁此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就“如何让自己长高”进行讨论。有的孩子说:“认真吃饭才会长高;”有的孩子说:“不能挑食,多吃蔬菜;”有的说:“要多运动”……孩子们越说越有劲。一些平时挑食的孩子知道了挑食的严重性。此后,我班孩子在进食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分析及思考]:

首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一切“喂于现成”的教学模式,变幼儿被动的“吃”为幼儿自主地学习,使他们掌握一种主动学习、自觉接收外界信息的学习方法,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老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善于抓住一些机遇,能够扬长避短,有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在面对幼儿如潮般的求知欲前,教师要敢于和善于以及能够灵活地把“问题球”反抛给他们,在尊重幼儿观点和意愿的原则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儿童在活动中提出了教师所没预想到的问题,而我则灵活的把问题反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且我又继续引导孩子们不断生成新的课题。这样,让幼儿自己时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要你学”为“我要学”,并且事事也能够有着一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老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如果能准确捕捉到随机教育的契机,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并帮助他们发现新的疑问,使幼儿为寻找答案产生新的主题,就有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发活动向纵深发展。这些生成性活动内容始于孩子,显示孩子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所有的探索欲望,如果我们珍视这一切,加以整合,最终会通过孩子自身的学习和探索而反馈于孩子,使孩子学到一种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欲望,会促使孩子得到更全面、更自主的发展。在与孩子一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认真而专注的表情,我体会到教师对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是多么重要。真正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快乐,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乐趣。

第三,反思中间的点点滴滴,我认为真正去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是很重要的,这种“寻常时刻”可能是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活动,可能是一次对话,甚至可能是孩子的一次错误……这种“关注”可能是教师的反问,可能是一个活动材料的提供,可能是一次开放性的讨论……但这中间都蕴藏着教育的契机。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不可预测,这就要求老师能迅速、机智地面对孩子的每个想法,作出准确判断,采取适当的引导方式将活动引向深处。当我们帮助幼儿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在学习上师生是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在活动中教师也是学习者、探索者和成长者。孩子在寻常时刻发展,我们在发现孩子的不寻常时刻,帮助他解决不寻常的问题中自己也获得了发展。

相关问题思考:

上一案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教育的契机无时不在,看我们如何去捕捉和把握。活动的效果取决于我们深入思考和有效的组织。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我们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会通过自身的学习与研究,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而且能够给他们一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一个很好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学到的将不仅是一个科学知识或了解一种科学现象,而是一种发现问题后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自己寻找答案,也可以寻找资料,又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搜集资料,还可以和父母一起学习而找答案……得到科学的答案的途径是多样的,方法也是多种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培育他们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以最大限度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如上所说,幼儿的各种活动中隐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因子,因此,教师要走近孩子的身边,聆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发现和捕捉这些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是必须深入研究的。让我们共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孩子身边亲密的朋友,还孩子一片自由、宽广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周采,杨汗麟外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96

2.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美)Hilda L.Jackman著.杨巍等译.早期教育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56,

作者:周静芬 单位:岱东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