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我长高了

[主题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孩子的所想所为教师应持尊重的态度予以接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我长高了》这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体现了《纲要》的这一精神。这个活动还在孩子们对我长高了的发现和兴趣上又生成了新的课题。通过《我长高了》这一活动,我们看到了老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如果能准确捕捉到随机教育的契机,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的重要性。

[案例描述]:

在“我长大了”主题中,有一节“量一量,有多长”的活动,孩子们对形形色色的尺以及用尺测量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为丰富孩子的测量内容,在延伸活动中,我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了供孩子测量身高的尺度表。活动开始时,孩子们总喜欢走到尺度表前,请同伴帮自己测量或自己挥舞着小手在头顶上比划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议论:“看,我长到这么高了。”“瞧,我比你还要高些呢!”“我快到这儿啦!老师,我能做个记号吗?”……面对孩子的提问,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和可爱的脸蛋,我一下子怔住了,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考虑到的,我以为孩子们最多就是用手比划一下自己的身高罢了,没想到会有这一招。这时,很多孩子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得赶紧给他们一个答案了。如何积极地面对,有效地利用这个问题呢?我突然灵机一动,将这个“问题球”反抛给孩子们:“你们想做个记号,这是一个好主意。可你们想做个怎样的记号呢?”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由讨论。一会儿,孩子们争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有的说:“可以画一个自己的像贴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纸条上写上名字贴在上面。”这样,一次“自制标记”的创作活动便由此展开,并通过孩子本身的自觉意识而最终反馈给了孩子,让孩子有了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兴趣。

尺度表的两侧贴满了孩子们自制的标记,大家兴高采烈地围在一起观看着,诉说着:“我画的自己多漂亮,我把它贴在我的身高处。”“我的标记是星星,我现在有这么高了。”“咦,我怎么比别人矮呢?”李宾发现了问题。“对呀,怎样才能让自己长高呢?”我马上接着孩子的问题追问道。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立刻对如何使自己长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趁此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就“如何让自己长高”进行讨论。有的孩子说:“认真吃饭才会长高;”有的孩子说:“不能挑食,多吃蔬菜;”有的说:“要多运动”……孩子们越说越有劲。一些平时挑食的孩子知道了挑食的严重性。此后,我班孩子在进食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