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

(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

(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

(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

(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

(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

(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

(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

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

(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作品的修改思路。

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

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

(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

(3)教师小结。

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投稿。

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