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轮到我上语文研讨课了,跟着书本进度,我选择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是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虽然离我们这代孩子有些久远(学生),但这是一篇很好的立志文章。我确信我的选材是正确的,于是准备上这堂课。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的语文教学与其他老师不同,虽然不曾得到什么专家或是领导的赏识过,但我的这些年教学中,许许多多的学生喜欢我,都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喜欢上了语文。准备过程中,反复追寻和回忆,其实这文许多特级教师、名师都曾上过,我感觉到自己很难上好这堂课,太多光环的课要上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出路(这是我唯一的想法)。所以,我想跳出名师、特级教师们的上课切入点,或者说所谓的文眼——纹丝不动。我想借助最精华文本第八自然段入手,理出“顾全大局”的品质来辐射全文{烈火中的邱少云(第八自然段)——当时我的心里怎样(第七自然段)——邱有没有生的希望(第六自然段)——齐读三段综述文中年轻而伟大的意义。}我们知道能顾全大局最重要的还是邱少云要能做到纹丝不动。也许我对学生的估量太高了些,或者说学生不适合上有人听课的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举手很冷场,没有平时的十分之一,这一折腾,打乱了自己阵脚。

整堂课下来感触如下:

教学,我把重点及难点放在理解作者发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后的内心活动和深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的煎熬。要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大多有过偶尔被烫的经历,启发孩子们回忆一下,自己被烫时是怎样一种感受,烫了多少时间,再想象一下,自己被烫一秒、两秒就感到十分疼痛,而且可能就跳起来或叫起来,而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半个多小时却一动不动,这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通过自谈体验感受,真正体会出了英雄当时的痛苦及心理活动。比老师抽象地讲、灌的效果要明显得多。但是,由于课堂上的容量较大,时间没有安排合理,因此给“当堂训练”十分钟带来了影响,没有时间练就下课了,最大的败笔。

今后,1.朗读的方式可以多元化,用多种方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提高朗读的层次和数量。整堂课学生齐读的时候很多,辅以个读,这样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另外,通过比较、竞赛,老师示范、情境对比读等读出感情,读出数量会使课堂呈现书生琅琅的可喜局面。

2.教师的语言还可以再平实一点,让学生更能适应,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语言再凝练,如“年轻意味着……伟大意味着……”这样的语言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引领、熏陶的作用,但是学生如果难以理解的话,效果可能也比较难于出现。

3.练笔的时间不能少,像本文一样有“面对这样的英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的练说,是不可以少的,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