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1908年~1969年),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个人履历

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祁阳石洞源榔树村(今祁阳石洞源陶家湾村)。

早年当过店员。

1924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湖南三师)。

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部任连长。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警卫团工作,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春回湖南,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曾在唐生智部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秋起,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曾组织指挥厦门劫狱斗争,建立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

1933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同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1938年冬赴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参与开辟鄂中游击区。后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代理政委。

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

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进,途中奉命转赴东北地区。先后任中共辽宁省、辽吉省、辽北省(今吉林双辽)省委书记兼辽西、辽北军区政委组建地方部队,领导土地改革,参加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7年8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委。

辽沈战役后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

平津战役中,他作为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元帅)的全权代表,参与了同傅作义将军的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平和平解放后,负责整编傅作义部,领导南下工作团工作。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5月兼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负责武汉三镇的接管工作,还曾赴长沙接收起义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务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秋调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领导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斗争。

1951年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5年任广东省省长兼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7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委。曾兼暨南大学校长、华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

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

1965年1月调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成为政治局常务委员。

1967年1月遭江青等人诬陷,受到残酷迫害。

1969年11月30日逝世于安徽合肥。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主要著述有《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松树的风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