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了15年之久的今天,一些地区的临床医生反映甲状腺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于是一些专家呼吁,停止对食盐进行国家的强制加碘,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应该加碘。

碘是人体中必备的一种微量元素。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不足,导致甲状腺肿大。

早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我国调查证实,全国31个省市普遍为外环境碘缺乏地区。包括上海在内,由于膳食营养素的弥补, 因此没有构成碘缺乏病流行,但人们处于轻度碘营养不足的状态。

当时,残联估计,由于缺碘导致的智力低下人群,占智力残疾人群的80%,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碘缺乏造成的智力和体能丢失,才是更为严重的后果。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甲状腺肿流行区,儿童的智商比非流行区低10%~15%。可见,碘缺乏病是一个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于是,1994年国家开始提出“全部食用盐加碘”(USI)的举措,即日常家庭食用盐、食品工业添加食用盐、动物饲料添加用盐均要加碘。

既然如此,为何补了15年的碘之后,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期会再次出现?

几年来,全国各大医院的甲状腺病人呈现逐渐增多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而过量食用加碘盐是原因之一。

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过一个历时10年的调查。他们发现,普遍食用加碘盐,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患病率会增加。碘盐的摄取量过多,会造成甲亢或甲状腺肿大;甲亢患者会相对激动、想吃饭,但人却比较消瘦、心慌、乏力,长时间可导致心脏病等疾病。

在“全部食用盐加碘”之前,我国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多为外环境缺碘地区。1994年,研究人员在北京、上海、武汉、济南、沈阳、福州、西安、郑州、合肥、哈尔滨十大城市开展了碘营养调查。结果显示,除武汉、西安、北京的部分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儿童平均尿碘水平均处于缺碘或临界正常值下限。对人体而言,每升尿液中的碘水平在100~200微克是最适宜的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下,碘缺乏病和高碘疾病的发病率最低。如果高于300微克/升,就被认为是摄碘过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