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故事《曲里拐弯》后孩子对弯曲的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一次孩子把一条蚯蚓带来班上,并自豪地说:“这是我找到的弯弯曲曲的动物,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孩子们非常好奇:“老师他带来了一条虫。”“不是虫,是蚯蚓。”“你在那里找到的,老师带我们去也去找一找吧!”于是我带着孩子去挖蚯蚓并引发了这次的《弯弯曲曲的蚯蚓》的科学活动,教师与孩子一道通过观察、操作,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

2、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表达对蚯蚓的认识,并提出相关质疑。

3、体验活动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究蚯蚓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去挖蚯蚓,对蚯蚓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

 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介绍)。

 两、三条蚯蚓实物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 记录用的纸和笔。

3、环境准备: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活动流程:

运用倒序的形式画出蚯蚓,引导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幼儿借助电脑、蚯蚓实物、图片等观察、探究蚯蚓的长什么样?→游戏:我是一条小蚯蚓,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活动最后引发更多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 这是什么动物?

1、今天杨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是蛇,蛇有眼睛,他没有眼睛;是伞下面弯弯的柄――――――)

二、 蚯蚓长什么样?

1、介绍材料。(电脑、蚯蚓实物、图片)

2、幼儿根据材料的投放自由选择,分成人数不等的三组进行观察、探究,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每人做好观察记录。

4、请个别记录有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5、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嘴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我是一条小蚯蚓。

1、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

2、适时地抓住幼儿的“为什么”,教育幼儿要爱护蚯蚓。

3、我们也来扮演小蚯蚓,来帮人们松松土吧!

4、孩子一个接一个搭肩排成4-5队,孩子模仿蚯蚓松土弯弯曲曲地走向户外。

四、有关于蚯蚓的其他知识。

1、游戏过后孩子意犹未尽.,孩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它吃什么呢?蚯蚓被切断了会死吗?蚯蚓有用吗?

2、引导幼儿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家园共育栏>发动家长与幼儿一同寻找答案。

五、 延伸活动:收集有关于蚯蚓生活习性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