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福利院积极开拓多种养育模式,实现孤残儿童身心全面康复,成立了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开展了肢体按摩、大运动、认知等训练,近千名儿童得到肢体上的矫治,身体各项机能得到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家庭寄养、国内外收养等回归家庭模式。在历城区唐王镇纸坊村建立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基地,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累计有300余名孤残儿童寄养在60个爱心家庭,各项配套设施功能齐备,康复教育、特殊教育有序开展,寄养成果不断涌现。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家庭寄养10年回顾研讨会上,福利院做了典型发言,寄养家长颜廷芹获得全国优秀寄养家长称号。

为使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了解福利院,关注孤残儿童,福利院实行社会开放日制度,将每月第二、四个星期日定为对外开放日,先后有8万余人次与孩子零距离接触。连续6年开展“领孩子回家过年”活动,先后有200余人次残疾儿童进入家庭,体会到在家庭中过年的幸福与快乐,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160名泉城义工定期来院,成为福宝宝们相对固定的“父母”,引进专业社工为孤残儿童提供社工服务,成为全省首家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福利机构。社工们深入孤残儿童中间,为孩子们开展小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解决孩子们们的心理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8月12日,63岁的十佳泉城义工李爱萍接过市社会福利院“爱心大使”的聘书。两年来,从医院退休的李爱萍坚持每周最少来福利院两次,帮助护理人员为孤残儿童做康复治疗,照料孩子们的生活。市社会福利院将长期提供捐助、实施爱心手术、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和就业岗位等的8名爱心人士聘为“爱心大使”。这8名爱心大使,除了继续奉献自己的爱心外,还要监督福利院员工对生活在院内的老人和孩子的照料,一同为孤残儿童建设“爱心家园”。

市福利院在孤残儿童养育工作中倡导“亲亲妈妈”式亲情化爱心养护。按照工作区域、工作职能以及儿童年龄、智能、体能的不同标准,把3-4名儿童划为一组,由一名工作人员做他们的妈妈,组合成一个小家庭,“亲亲妈妈”全面负责孩子成长。目前院内有40余名“亲亲妈妈”为近160名孤残儿童提供亲情化服务。她们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推迟半小时下班,抱抱孩子,与孩子交流,每逢重大节日,她们要与孩子们一同过节。对早产儿、术后患儿和重病的患儿进行专人特殊护理;对重残及智障儿童,采取重点看护、积极防护、妥善安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护理,开展了专业的引导式教育、聋儿语训、自闭症训练、技能培训等各种康复训练。每天有30多名孤残儿童参加训练,每年累计训练近6000人次,孩子通过康复训练实现了肢体行为功能上的突破。对于上学的孩子,“亲亲妈妈”要抽出时间来和他们聊天,经常和老师联系,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假期“亲亲妈妈”还要带孩子游园、购物、做游戏等,全方位营造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