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材内容的补充。补充就是在教材的主题中增加一些适合本园本班孩子的反映农村幼儿生活的内容。因为社会在发展,社会中的人、事、物、不是静态的,所有现成的教材内容,对于今天和明天来讲都是过去式的。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补充本地幼儿需要的内容。如在新教材《好吃的食物》的主题中,我们不但有“绿色蔬菜”、“水果朋友”等内容,还根据农村特有的资源与孩子共同建构了“亲亲家乡鱼”、“米宝宝的朋友”等一系列孩子身边的事与物,深受孩子的喜欢内容。如“亲亲家乡鱼”这一主题,来自于“绿色蔬菜”这一主题,当时我们带领孩子参观菜市场,孩子们对淡水鱼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鱼在水里这么不闷?鱼的肚子里有什么?这么多的鱼那里来?鱼儿为什么很鲜美?……于是,老师便顺着孩子们的兴趣补充了这一主题,拓展了“好吃的食物” 的主题内容,使孩子不但了解了身边好吃的食物,同时还盟发了对家乡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3、教材内容的修正。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经验和需求之间,只要有了一定的经验才会产生强烈的需求,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拿到新教材以后还需要认真的细细咀嚼、静心思考,当老师发现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有的材料不能很好的运用于本地、本班孩子的实践时,就应适当的修正,以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更乐意接受。如在新教材“我在马路边”的主题中,有找路这一学习内容,我们觉得这一内容对农村幼儿不大适合,因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所经过的路不象上海大城市中有(南京路、淮海路……)都有名字,为了证实我们的判断,我们特设计了一个《我在马路边》主题调查表,对中班的74名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74名孩子中间只有10%的孩子能说出通向家乡的一条主要公路(南宣公路),其他的孩子一概不知,只知道幼儿园到家怎么走,至于路名没有,所以活动开展起来孩子并不感兴趣,收效甚微,于是我们将之改为了解南宣公路。

4、教材内容的创编。《课程指南》指出:教师有课程选择权,在课程实施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于是我们根据班级孩子的发展水平,发现新教材的有些学习内容与我们农村幼儿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孩子并不喜欢。因此,在符合主题目标的情况下,我们也创编了一些教材内容。如在“水果朋友”的主题中,我们创编了“水果朋友”的儿歌、果宝宝的故事,在“亲亲家乡鱼”的主题中创编了“水中植物”儿歌等一些列具有农村气息,适合农村孩子的学习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如在“我们的家乡”的主题中,我们利用周边资源设计了一些列有趣而富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在百花盛开的春季,我们组织了一次富有农村特色的“南汇桃花节”使孩子在参观,表现等多种活动中体验桃花节所带来的快乐;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设计了夏日甜蜜蜜,使孩子不但了解瓜果给夏天带来的凉快,同时也感受了高科技农业给我们带来的发展(西瓜品种的变迁);在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设计了一次充满野趣的桔园探索活动,有钻进桔园、利用不同方法摘橘子、橘子分类、利用橘子学组成、吃橘子、利用橘子榨汁、做菊花等一些列有关橘子的活动。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设计了“勇敢的冬娃娃”这一主题,使孩子不但感受到冬天特有的季节特征,同时也在看雪景、玩雪仗、打雪球、学做小雪花等一些列活动中培养孩子一种勇敢的品质。同时,我们还根据家乡的特色创编了家乡快板《我是南汇娃》:我是南汇娃,南汇是我家。旅游地方多,风景美如画。改革开放后,面貌变化大。新路宽又宽,路边建大厦。南汇鲜花港,四季有鲜花。滴水湖水清,河里有鱼虾。每年桃花节,大家齐来夸。野生动物园,动物可多啦。浦东飞机场,场面气派大。芦潮港码头,正在大开发。城里大建设,步行街更繁华。我是南汇娃,南汇是我家。爱我南汇,我做小喇叭。使孩子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美,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情感。这些资源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是信手拾来,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经历,而且这样走出教室,融与自然的学习方式孩子更易接受。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