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故事在幼儿道德品质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民间故事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善良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世代传承的故事在我们小的时候便开始慢慢的进入到我们的心里,来开启我们儿时的心智,多姿多彩的故事,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它其中的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尊敬师长、团结和睦、立志勤学、谦虚礼让、律己宽人、公正无私、明理、诚信等良好道德品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并在相应的时代起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存在不尊重长辈、依赖性强、没有礼貌、不诚实、不懂得谦让合作等现象,儿童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幼儿分享蕴含着丰富道理的民间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一种传扬民间文化的好方法,让孩子从小领略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故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熏陶感染的过程,需要家长给予大力的协助和配合,让我们的孩子健康的成长,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关键词:民间故事,心理特点,道德品质,作用

正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幼儿时期正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心理学家研究证明,2~7岁是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好奇,好模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很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处理好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的要求,以后就会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这个时候如有关爱父母、尊重老师、对周围的事物有爱心,以后就会爱自己的国家、工作;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热心帮助、关心别人,对人有礼貌,长大后就会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个这时候如果能善于把一件事做到底,以后就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无数事实证明,人的各种道德品质无一不是在学前期萌发出来,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所以对学前期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要有一定的载体和特殊的方法,不能只靠讲道理,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吸引孩子注意,这样才会有效果。儿童民间故事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可供儿童读和听的故事,因其具有朴素的风格、丰富的想象、神奇的色彩适合儿童追求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等特点,因此能特别得到儿童的喜爱。一个好的民间故事可以帮助、激励许多人,儿童民间故事往往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首先,它歌颂了劳动人民不朽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鞭策了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贪婪吝啬等丑德丑行。第二,它歌颂了人民英勇顽强百折不饶的斗争性格,表现了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它歌颂了大公无私,团结互助,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谦虚诚实的道德情操,具有崇高的心灵美、人格美。儿童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恩格斯曾经指出:“民间故事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可见民间故事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存在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所以研究者尝试通过民间故事这一生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幼儿徜徉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化中,吸收精华,完善自我。

但是,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阶段,而民间故事也是多姿多彩的,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孩子所处年龄的心理特点,抓住最近发展区,选择相应的符合该时期心理特点的故事,给幼儿最适合的道德教育,也使民间故事的价值最大化。

第一、小班年龄阶段

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引起的,所以在小班讲的民间故事中,关键在于教师在一个故事讲完后的引导评价,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是对的,是值得学习和模仿的,这种引导将为孩子养成相应的道德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爱。

1、爱父母、爱老人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在家里得到了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悉心呵护,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说一不二。家长的溺爱给了孩子一种错误的信息,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坏品行,在家中横行霸道,好吃的一个人吃,好用的一个人用,从来不顾及长辈,反而把长辈对自己的关心疼爱当成是理所当然,长此以往,孩子不会心疼自己的父母更不会有尊敬老人的想法和行为,在他们眼里,父母、老人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己不用感谢他们,这些行为品质带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来,就出现了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动手能力差,占有欲强、攻击性行为多等不良习惯,幼儿在园中经常出现争抢玩具,私拿集体和他人玩具,互相攻击谩骂,嘲笑别人,爱挑别人毛病等不好的行为品质。民间故事《孔融让梨》中小孔融,《木兰从军》中的小木兰,《菊花仙子》中的阿牛,都告诉孩子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对父母的爱,在家里能够孝敬、爱护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外面也同样能够尊敬、帮助其他的老人。;《紫牡丹》中的赵义,《一件红棉袄》中的人参姑娘告诉孩子善待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引导孩子了解爱父母,爱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给孩子讲要孝敬父母,要关爱老人,和同伴友好相处这些大道理是很单调也很枯燥的,孩子听不懂,也记不住,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可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形式,告诉孩子父母是最辛苦、最可爱的人,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我们要孝敬父母,寓道理于幼儿喜爱的故事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有据可依,道理变得生动、现实起来,在故事中学习大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话解释道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师的一个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2、爱老师、爱伙伴

在家里被宠坏的孩子在幼儿园中也经常出现见到教师、长辈不主动打招呼,一日活动中互相拥挤,争抢,同伴之间互相打骂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的背后隐含的就是孩子的道

德品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相应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与幼儿分享,在生动地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李白求师》讲的是李白已经是“诗仙”了,但是仍不骄傲,历经三个月的风风雨雨到处寻找许宣平老人,向他求教的故事;《老虎拜师傅》是说一只老虎拜一只猫作师傅,猫师傅把所有的本领都教给了这只老虎徒弟,老虎把所有的本领都学会了,就要吃掉自己的猫师傅,没想到猫师傅还偷偷的留下了爬树这一种本领,结果老虎失败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人相信它了;《师文拜师》说的是师文在和老师学习弹琴的时候,认真刻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老师的称赞,但是他不骄傲,仍然很感谢老师的认真教导,最后师傅也向他学习,两个人的技艺都越来越高;《孔融让梨》说的是小孔融遇事不争不抢,是个有礼貌、会谦让的好孩子;《小鲤鱼跳龙门》说的是,一群小鲤鱼互相帮忙,最后都跳过了梦想中的龙门,大家过上了快乐的生活的故事;《三个和尚》说的是三个和尚在一起生活,谁都不想去挑水,都想喝别人挑好的水,结果都没有水喝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给了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只有尊重自己的老师,不骄不傲,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尊重别人才会被别人接受和喜欢,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众人的力量是大于个人的,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一定会加倍地对自己好。

第二、中班年龄阶段

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有道德感激发起来的行为,对于中班的幼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给与了更多的规则、标准。

1、诚实、守信

诚信,在当今社会中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诚信是一个人的生存根本,没有了诚信,再优秀的人,都无法很好的生存,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要从小培养,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狼来了》讲的是,一个小孩子由于多次说谎骗大人,导致最后真的遇见大灰狼了也没有人相信他来帮助他,自己的羊都被狼吃掉了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说的是猪八戒偷吃西瓜,还说谎骗孙悟空,最后被孙悟空惩罚,吃了很多亏的故事;《三把斧头》讲的是一个孩子面对金银斧头很诚实,不说谎,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那把破斧头的故事;《珍珠翡翠白玉汤》讲的是朱元璋在遇难的时候遇见一位老妈妈帮助了他,他答应老妈妈以后一定报答她,后来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后真心报答老妈妈的故事;《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救村里的人,不得不说出了不该说的秘密,结果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村里所有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孩子很感兴趣的故事,在故事中孩子了解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好的,研究者要做的就是把故事和生活联系起来,用故事说话,教育孩子不说谎、守信用,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各种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2、3岁就开始出现了坚持性,但是3岁幼儿的坚持性发展的水平是很低的,4-5岁

是幼儿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也是他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最大的年龄。但是4-5岁幼儿是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外界条件对幼儿坚持性的影响最大,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成人应该抓紧对这个年龄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要想成功就要努力的学习,要想学习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地坚持,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井底之蛙》讲的是一只青蛙,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其实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更好的地方,但是它都不想去看,说的是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能总看眼前的。《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位书生,为了向一位有名气的老师学习,不惜大学里苦苦等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就要学会尊敬老师何用真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白头翁》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学什么都不用心,都怕苦,结果一事无成,最后变成了一只白头翁在树上叹气的故事;《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发动自己的子孙后代坚持挖山,永不放弃;《神女峰》中的大禹,以顽强的毅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终于制服了洪水,禹的这种前仆后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是儿童宝贵的生命食粮;《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只要你坚持,不怕辛苦,粗粗的铁棒也可以磨成细细的绣花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鲁班学艺》讲的是小鲁班不怕辛苦,非凡才艺是靠艰苦磨练虚心学习勤奋专研而的来的,最后成为了木匠祖师的故事;《半途而废》说的是做事情如果只做一半就放弃,那么就会一事无成。这些故事都以孩子喜欢的形式,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中,在故事中,孩子知道,一个人一定要勤奋学习,并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班级中孩子在玩区角游戏时,总有些幼儿这里做做,那里玩玩,结果最后什么都没做成,看了这些故事后,孩子们也知道了,玩的时候也不能偷懒的,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玩得开心,才能成功。用故事比我们在游戏时辛苦的讲道理有效的多,孩子也乐于接受。

第三、大班年龄阶段

大班幼儿的道德情感进一步的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阶段,分清好与坏,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嫉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了。

1、爱祖国、爱集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浩瀚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渔童》、《石林的形成》、《蝴蝶泉》、《黄山的来历》、《歇龙石与五台山》、《九华山的得名》、《藏族的沐浴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插花节》、《精忠报国的岳飞》、《中秋节的来历》等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等一系列故事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祖国有着富饶美丽的大好河山,国家风景秀丽、地产丰富;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姐妹,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各种民间风俗节日让孩子了解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质朴和可爱。众多的民间故事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对本民族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在无形中鼓励幼

儿努力学习,在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2、善良、勇敢、正直

《聪明的阿凡提》以讽刺幽默的语言叙述了阿凡提用智慧巧妙地打击敌人,帮助穷苦百姓的故事;《神笔马良》中讲述了小马良用神笔为老百姓做好事,并教训坏县官的故事。《木匠捉弄富人》讲的是一个小木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捉弄富人的故事,故事中把做门的材料最后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烟袋锅,让富人有苦说不出;《小兔子洛珠》和《兔子和大灰狼》说的是小兔子洛珠不畏邪恶,智斗大灰狼一家,最后战胜了灰狼的故事;《毛驴对付狐狸、豺狗和狼》讲的是聪明的毛驴,用自己的智慧打败狐狸、豺狗和狼的故事;《聪明的法弟玛》讲的是法弟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小伙伴一起斗巫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坚强地与坏人作斗争。《仙鹤》讲的是一个人在危险中拼命保护了一只仙鹤,最后在遇到危险时,这只仙鹤也救了这个人。《百鸟朝凤》讲的是凤凰不介意别人的嘲讽,在别的鸟需要帮助的时候仍然热心的帮助别人,最后也得到了其他鸟类的尊敬和爱戴。《三姐弟》讲的是勇敢的姐姐为了保护弟弟与魔鬼姐姐斗争的故事;《望仙桥》讲的是老郎中不畏权势与坏县官斗争的故事;《望娘滩》讲的是聂郎帮助穷苦的百姓,并且不畏强暴,与坏员外斗争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帮助孩子分善恶、明是非,了解善良的人坚持到底一定会战胜邪恶的。长期的熏陶感染下,孩子就会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一个善良、勇敢、正直的人。

总之,民间故事源远流长,里面蕴含了人世间所有的道理,是取不竭、用不尽的宝藏,但是需要我们认真的筛选、整理,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与孩子分享,在故事中学道理,学做人,而且一个故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度,都会读出不同的内容来,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读出更多的内容,拿《猪八戒吃西瓜》来说吧,这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出诚实、责任感、分享等等多种道德品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给孩子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道德要求,帮助幼儿不断地积累各种道德品质。

最后,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日之事,也不是一人之功,需要家园的互相合作,家庭对孩子的内在品德的影响占很大的份量,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软环境。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曾说过:“一个孩子长大以后,目光有多少柔和,心中有多少爱,很大程度都取决于从小接触的故事。”,让我们家园合作,给孩子更多更好的故事,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有健康的身体,更有良好的品德,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