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是人类千百年来集成的普遍性知识,它与学生个体没有关系。而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让普遍性知识成为学生的个体知识,即让普遍性知识与学生个体发生关系、产生意义。

为了实现从普遍性知识到幼儿个体知识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完成两次转换工作。第一次为知识形态转换,即把抽象、概念性的学科知识转换为幼儿感兴趣、能理解的操作性、案例性知识,它意味着教师能把学科知识与教育学中有关幼儿的知识进行融合;第二次为教学方式转换,即把关注教的被动学习转换为关注学的主动学习,它意味着教师能把学科知识与所有教育学知识、课堂情境知识进行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教师专业性就体现在这两次转换上。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形态转换

音乐知识即一个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曲式、织体、风格等八大元素的表现特性。每个作品同时包含此八大元素特性,但往往会凸显其中一个或几个,凸显的元素特性正是此作品的风格或特点所在。教师或幼儿获得音乐知识的标志是表演而不是口头表达。对一个具体的作为教学内容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不会用唱、跳、奏三种表演方式中的某一种来表达,我们认为教师没拥有此作品中的音乐知识。

音乐八大元素的表现特性存在于音乐作品的音响或听觉化的音乐符号中,但音乐知识是成人化、专业化的知识形式,我们称它为种族经验形态,它不容易被非音乐专业的人尤其是幼儿接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作知识形态的转换,将成人的知识形态转换成幼儿经验范围内的知识形态。这是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特性。

1、音乐知识形态如何转换

音乐符号是最抽象的艺术符号。加德纳认为艺术符号的抽象程度是由其参照性决定的,参照性越强的艺术符号越容易被理解。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艺术符号呢?那就是要寻找艺术符号的参照物,借助参照物让幼儿与艺术符号零距离接触。所以,音乐知识形态的转换就是为抽象的音乐符号寻找具象的参照物。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