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全部进区后, 我们会加强观察, 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 帮助解决遇到的困惑, 化解幼儿间出现的矛盾, 培养幼儿愉快合作与友好相处等, 为每一个幼儿创造发挥潜能, 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四、帮助幼儿学习记录

在区卡的背面, 我们设计了便于更换、记录与统计的表格。每张区卡重叠贴三张表格, 展示全班幼儿名单, 即在表格里分别印上全班幼儿的标记图, 小班是实物图形标记, 进入中班则可以使用名字标记。幼儿每进一区, 就用笔在自己相应的标记栏添画一个圆点, 活动结束时, 觉得自己表现不错的, 可以在自己的标记栏添画小红花。这样便于教师进行统计、分析与表扬、指导。

五、利于教师统计反思

《纲要》指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 “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 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 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 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以此为行动指南, 我们每周及时统计一次幼儿的进区情况,包括入区次数与选择区域的情况。及时统计, 便于更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偏区选择导致发展的片面性, 尤其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 忽略情感、社会性发展和实际能力提高的倾向。发现有偏区倾向和进区活动次数少的幼儿, 及时进行个别谈话, 了解掌握具体原因。如是材料原因导致该幼儿不感兴趣的, 则要想方设法改进学具材料,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如是幼儿自身原因,则耐心启发诱导, 督促孩子参加区域活动从而喜欢区域学习, 或帮助幼儿转移至其他区域, 让幼儿明白进行全面学习的道理, 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区域。这一过程, 也提高了教师的观察与分析、反思与改进的能力。

六、区卡教育的拓展

我们积极挖掘区卡自身的教育潜能。一个月后, 教师将每周统计的结果, 集中“放大转移”到班上的“红花榜”展示。“红花榜”以大表格的形式, 竖格分别是幼儿的名字与图形标记, 横格则分别是各区域的图案标记和备注一栏。如在某区已达到4次或以上次数的, 就给该幼儿奖励红花一朵。如每个区都评上红花的, 表示学习、爱好较为全面。如某区只达到两次或以下的, 则需关注、帮助和鼓励。在备注一栏, 用文字向家长介绍和说明。同时, 教师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做月小结。每次的展示, 孩子们都能以各区都活动到了为自豪。坚持一段时间后, 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均衡有效的发展。家长也从中观察了解了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能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 使家园教育达到了同步和统一。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环境育人指导思想,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 要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空间里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 积极与各种材料互动, 合作与交往, 形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 促进社会性发展, 进区卡的引导与指示作用不可忽视。

上一页
阅读全文